甘肃渭源走访途中 王矫 摄
房间改造前后对比 项目组供图
扫一扫 关注“快公益”
公益行动之社会创新篇
这个春节前后,杭州本土设计师、鼎点设计创始人丁军一直忙于两个房间的设计:春节前,他已经完成了初步结构设计图;现在,他正联系自己这些年积累的家具制作厂商、各类材料供应商,希望在质量达标的基础上能争取公益价。
丁军有着非常丰富的商业设计经验,这次的设计却有些特殊。房间的主人,是义乌一家低保户的兄妹俩。邀请丁军参与设计的,是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和阿里巴巴公益共同发起的“焕新乐园”项目。
“焕新乐园”项目主要关爱有6至16周岁儿童的低保家庭,发动县域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力量,从改变孩子的居住、学习环境出发,再进行至少一年的陪伴,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面对生活、更健康地成长。
怎样的生活环境最有益于孩子成长?怎样的陪伴又更能充实孩子的心灵?要回答这些问题,光靠基金会工作人员是不够的。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邱哲反复强调一句话:“我们希望焕新乐园能最大程度调动社会力量,必须有社会资源参与才能让更多儿童受益。”
这种力量体现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上,体现在一笔笔小额捐赠汇成的近5000万公益金上,体现在全国213家社会组织20000余名志愿者的付出上,还体现在像丁军这样的专业人士,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投入到公益项目中去。
记者 王矫 李烨池
从设计师角度看环境改造 陪伴不仅是人的陪伴
去年12月,作为公益战略合作伙伴,【快公益】记者跟着丁军以及另一位设计师——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副会长张丰义,和“焕新乐园”项目组一起来到了甘肃渭源。
当时的渭源气温只有零下十几摄氏度,飘着小雪,小帆(化名)爸爸掀开门帘热情邀请我们进屋。被划分为3小间的屋子整整齐齐:浅蓝色墙壁、米色窗帘、卡通床单,书桌上整齐地码着书和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而两个月前,这里还是房顶掉灰、墙壁熏黑,年久失修的老房子。
居住环境的改善似乎也增进了父子之间的情感。小帆爸爸文化程度不高,不懂怎么和孩子沟通,小帆以前很怕他。当地的志愿者每个月的陪伴支持给了爸爸很大的帮助。“现在也学会了一点方法,我们俩的关系好多了,孩子也比以前开朗了。”爸爸说。去年十一期间当地社会组织开展了“小焕熊秋令营”,父子俩在亲子活动中以满分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
观察孩子们的居住小环境和大环境,问家长和孩子改造后的使用情况,听项目组和当地志愿者讲实施过程和难点,丁军和张丰义从设计师的角度给出了更专业的建议。
张丰义很注重软件改造:“从设计上来讲,陪伴不仅是人的陪伴,孩子们的房间设计理念也需要丰满。比如把书桌从长方形靠墙摆放改为椭圆形,就可以满足做作业、手工、亲子阅读等很多互动;比如增加书籍、添置一块画板、安装音乐播放器,可以让孩子提升想象力。”
丁军同样给出了不同视角的建议:“16岁以下青少年的房间设计一定要有供他们自主创造的空间。这块地不管多大,即使是一两个平方,他可以躺可以坐,让孩子拥有更多创造的空间。另外,不同孩子有不同爱好,孩子完全可以参与到自己房间的设计中。”
两访义乌兄妹 设计师邀请孩子一起参与
甘肃归来,项目组没有停歇,半个月后就推出“百城焕新”试行计划,通过专业设计师介入,升级模块化家具的设计应用,在100个城市打造项目执行“样板房”,全程记录,以此为蓝本,为本地区的项目执行方提供参考。
2019年1月,丁军再出发,走访义乌市由当地设计师介入设计的三户项目家庭。江南水墨画风门窗、童话公主主题纱帘、英文报纸装饰的屋顶墙壁……大部分都是原有的家具翻新再创造。项目组成员都止不住惊叹设计师巧妙的组合搭配。
设计师和当地志愿者却陷入两难:这样做自主性更强,但又有多少设计师能付出时间和精力挨家挨户设计改造呢?模块化家具更有利于推广,但不能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服务。
丁军考虑得更系统:“要保留原有模块化家具的优势,但可以做一些优化。比如顶地墙、灯光都可以在设计阶段就优化,必须从价格、绿色环保、包装运输、房屋结构、工艺、材质牢固度这些因素综合考虑,不同的气候环境用不同的处理方式,要反复实验,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天,需要改造家庭的孩子在上学,没能见到面。春节前,丁军又自己去了一趟义乌,一定要和孩子面对面交谈,了解孩子的需求。这户人家,奶奶没有劳动能力,爸爸常年患病,兄妹俩都在上学;房屋结构特殊,楼梯陡立、采光和卫生非常差。丁军和孩子们交流后,邀请两个孩子一起参与房间的设计和改造。
社工在陪伴式成长中的作用 让孩子到更广阔的天地去
改造生活环境后,更为重要的环节是陪伴。与设计师丁军、张丰义一样,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上海春晖社工师事务所理事长王瑞鸿也从自己的专业切入,加入到“焕新乐园”项目的第二个阶段——陪伴中去。
我们一起走访了浙江舟山的服务对象。舟山有一个特色,就是充分发挥了社工的力量。比起“陪伴”,王瑞鸿更喜欢用“陪伴式成长”这个词语,“专业社工人员介入,每月保持至少一次活动,帮助孩子解决存在的问题,比如和家人的关系问题,和同学之间的人际问题,一直到社会的融入问题”。
在舟山,有一个从来没有笑脸的孩子,通过社工的陪伴和沟通,终于找到了症结:别的同学上下学都是爸爸妈妈去接,只有他是爷爷奶奶接,小伙伴就会嘲笑他。慢慢地,他也不再喜欢和别人聊天玩耍。
“我知道,有点自卑,对吗?”社工的这句话打开了孩子的心防,他一下子哭了出来。之后,社工给他学习辅导、聊聊心事,更重要的是,带他出去参加荧光跑、夏令营等活动。现在,这个孩子已经变了模样,常常露出自信的笑容。
王瑞鸿说,社工带着孩子去参加活动,就是要让孩子突破家庭、突破学校、突破当地,到更广阔更开放的社会中去。
工作在一线的社工、公益组织,超过11万人次的志愿服务,是“焕新乐园”项目重要的“毛细血管”。项目进入甘肃渭源时,当地还没有一家社会组织,项目前期筛选服务家庭、入户调研、分析数据等都是渭源县妇联执行,之后项目孵化出了当地第一家社会组织,后续的改造实施和心灵陪伴得以持续进行。
一同走访渭源的都市快报副总编辑、省妇儿基金会副理事长姜贤正说,“焕新乐园”项目比较深度地触及了孩子成长的内在需求,从项目运作上来说很复杂、难度很大;但项目的模式创新,发动基层公益组织的广泛参与,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这是一种社会创新,是很多公益项目运行可以借鉴的样本。
2019,我们已经在升级 欢迎更多设计力量加入
从2016年开始,“焕新乐园”项目实施已经过去两年,从浙江出发,北到吉林、南达海南、西至甘肃,项目迅速拓展至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个区(县、市),为5707户家庭开展项目服务。
从各个社会组织自行改造,到2018年采用“模块化设计”,2019年,项目组希望通过走访,再次升级。
丁军对义乌兄妹俩房间的设计改造只是一个起点,项目的系统设计才刚开始。新的设计带来的迭代牵一发而动全身,细细数来,家具定制的厂家、各地供应商的重新筛选、物流改进、安装工艺制作手册等大大小小事宜都要梳理。
王瑞鸿继续参与焕新乐园的督导工作,为当地社会组织、志愿者的工作进行专业的“对症下药”,解决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快公益】联合“焕新乐园”项目推出的“爱说·焕新共享”系列分享会,也将继续走到浙江省各个地市,将更多公益观点和经验分享给当地公益组织,陪伴他们在专业化的道路上共同进步。
2019年,“焕新乐园”项目也继续欢迎更多力量的加入,尤其是“百城焕新”试行计划,需要更多设计领域的力量。如果你有爱心设计师、爱心厂家推荐,或者你愿意成为一名志愿者,请给【快公益】微信公众号留言,一起帮助更多孩子从环境到心灵的改变。
如果你也有社会创新公益项目,欢迎向【快公益】推荐。
原文来源: 都市快报 | 发表时间:2019-02-18 | 作者:王矫 李烨池
原文链接: https://hzdaily.hangzhou.com.cn/dskb/2019/02/18/article_detail_2_20190218B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