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时报》:聚焦国计民生关键领域关键问题建言

时间:2019年03月20日访问次数:3921

 

左图: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委、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提交了题为“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推进原材料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大会书面发言,建议整合科技资源,构建需求驱动的协同创新链,研发一批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原创性关键技术和系统。图为310日上午,钱锋委员(右)在小组会议中。右图: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煜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提交了题为“关于进一步发展外国人入境游的建议”的大会书面发言。37日下午,他在联组会议上发言,阐述了这一建议的主要观点,认为应加强发展外国人入境游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将其纳入推进供给侧改革补短板的工作范畴。图为37日上午,王煜委员在小组会议中。 金 松 摄

 

■ 记者  顾晓红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15名在沪全国政协委员提交大会发言29篇,选题涉及经济、社会、生态、民生、文化和统战政协工作等多个方面。其中,2名委员作了口头发言。这些大会凝结委员及其所在界别心血智慧,在资政建言中彰显担当作为。

对标国家战略创新作为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共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刻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显然要肩负全球竞争条件下的国家战略任务。”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认为,应当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让其成为经贸、法治等领域与世界接轨的国家级特殊经济功能区”。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应当新在哪里?周汉民在书面发言中进行了重点阐述。第一个“新”,应当是“经济特区”,它是立足大国竞争面向海外资源的“经济特区”。重点是“三区一基地”:一是“战略产业核心区”;二是“离岸金融先行区”;三是“全球科技创新协同区”;四是跨国公司大洲总部基地,强化吸引跨国公司大洲总部的竞争力。第二个“新”,应当是“制度特区”,它是国际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的“制度特区”。首先,新片区要实行真正的“境内关外”政策,做到“一线完全放开、二线高效管住”;其次,新片区要探索实行“低税负”制度,也就是“简税制、低税率、税收优惠”;再次,新片区要大刀阔斧地进行“制度创新”,要以立法形式确定下来。第三个“新”,新片区应当是“生活特区”,它是高质量生活的示范区、引领区和探索区。“新片区有无限可能”,这是周汉民所坚信的。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去年,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副主席蒋颖在书面发言中建议,用“产业地图”的方式统筹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发展规划,实现城市产业协同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总体竞争力。

蒋颖分析了目前长三角城市群存在的诸多挑战。产业定位方面,同质化竞争仍存在,支持企业和投资者有效投资决策的信息不足;产业环境方面,地域综合营商环境竞争力缺失,尚未形成打造长三角区域品牌的共识;产业要素方面,区域资源有限,产业要素资源亟待优化配置。为加速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打造,她建议,明确各地政府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规划与分工,构建以产业为核心、以科技为驱动、以创新为理念,统筹长三角各城市经济信息、土地信息、交通信息、要素信息的动态可视化“长三角产业地图”,以“小切口大突破”的方式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

具体而言,蒋颖认为,可通过明确“一个方向”、搭建“一个平台”、形成“一种机制”三大举措,合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一体化区域经济市场。明确一个方向,即国家层面明确长三角一体化产业规划与分工的指导性意见,各地政府真正形成一体化的意识,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一体化区域经济市场”品牌;搭建一个平台,即围绕产业发展战略,绘制“长三角产业地图”,统筹信息搭建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产业分工协作与多维动态决策;形成一种机制,即以“长三角产业地图”的绘制为契机,国家指导、各地参与、市场配合,形成专业化工作机制。

聚焦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农村最为突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建设现代化农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瞄准农业现代化主攻方向,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找到新的发力点”,是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湘江实业公司董事长马国湘的建言。

马国湘注意到,目前工业互联网在农业领域应用推广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农业装备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数字化水平不高;农业流通领域缺乏统一的平台支撑;工业互联网与农业的融通机制尚未建立;面向农业领域的工业互联网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他建议,从重视农业细分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鼓励涉农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探索跨产业融合发展、对农业细分领域工业互联网企业给予财税支持等方面入手,切实推进工业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进而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华职教社专职副主任胡卫希望努力实现的,是“一人读书,一人就业,带动一个家庭脱贫”的目标。

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发展不协调、办学条件有待改善、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契合度不高……在书面发言中,胡卫列举了中西部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明显滞后的主要表现。“亟须加大对贫困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紧紧围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这一核心,加大经费投入,优化学校布局,调整专业结构,充实专任教师,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他建议,设立深度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普及攻坚计划专项资金,并向中等职业教育倾斜;外引内培兼修,多措并举,提高贫困地区职教师资整体水平;完善多元对口帮扶机制,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产教融合,瞄准重点产业布局职教专业。

201811月,为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医保局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制定了《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期待的是“凝聚社会力量合力攻坚,全面支持健康扶贫工作”。

“国家政策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社会力量集资源、重协作、求发展,双管齐下,共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葛均波认为,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基层医疗人才培养与技术帮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高慢病管理意识和能力,大力开展大病、慢病筛查项目,在源头上提升基层地区贫困人口健康水平,尽可能在疾病早期以相对低廉的医疗费用诊疗,从整体上减少医疗及相关费用支出,从提升基层医疗能力和建立疾病防、治、控体系层面协助卫生部门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同时缓解医疗保障支出压力。

关注特殊人群精准施策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失智失能老人数量将越来越多。“失智失能老人需要更多的长期照护和服务,建立失智失能老人的服务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张喆人认为,目前失智失能老人照护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家庭负担大;机构养老远远不能适应需求,尤其缺乏专业照护机构;社区养老服务和家庭照护远远不能满足失智失能老人的需求;养老服务人才稀缺,从业人员大量流失等。

张喆人在书面发言中建议,政府发挥政策扶持和财政导向作用,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夯实居家养老的基础地位,“在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明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标准和要求”;全面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从政策上支持发展老年人长期护理商业保险,形成多层次的老年人长期照护和服务体系;加强失智失能老人照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提高为失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和服务的水平。

“大力发展无障碍电影”,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解冬在书面发言中,期待解决的是视障人群“看”电影的需求。无障碍电影,指的是在电影原声音基础上,由志愿者现场讲解或进行数字化制作,添加对画面的描述和对人物关系等的解释,使视觉障碍者脑海中的画面充实完整,能与普通人一样享受电影艺术带来的乐趣。而我国无障碍电影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是囿于版权问题,无障碍电影片源不足、发行渠道有限;支持无障碍电影建设的资金来源不稳定;促进无障碍电影的法律政策笼统模糊,责任主体、权利义务均不明确,无法落实;参与无障碍电影建设的机构和组织力量分散,地区发展不平衡。

版权问题是目前电影无障碍化制作遇到的最难以绕开、但确需解决的问题。“依照国际法的规定,应确保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不构成不合理或歧视性障碍,阻碍残疾人获得文化材料。”解冬建议,从立法层面,修改现行法律法规,允许不经作者许可,以无障碍的格式向视障者提供影视作品,并从行政管理入手,推动电影电视的无障碍化,“如要求电影审查发行时必须提供无障碍版本等”。探索以政府购买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在现有框架下实现无障碍电影的发展,是解冬特别关注的,她认为,应通过资源整合、成果共享、政府主导、社会配合、公益为主、市场为辅的方式,逐步形成一套长效化发展机制。



  原文来源: 联合时报  |  发表时间:2019-03-19  |   作者:顾晓红
  原文链接: http://www.cnepaper.com/lhsb/h5/html5/2019-03/19/content_3_3.htm?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