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广袖飘飘,今在何方;几经沧桑,几度彷徨;衣裾渺渺,终成绝响……”
《重回汉唐》的音乐响起,身着汉家衣裳的华理学子翩翩起舞,偷了时间重回汉唐!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王利民教授打造的“化学与艺术”公选课 “回归汉唐——简论汉服与其色彩”本周开讲!
身着汉服的王利民教授登上讲台,引经据典,借用《道德经》“知其白,守其黑,天下式”将学生从华美汉服带入色素发展历史长河之中。
华理汉服社的学生们也登上讲台,为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汉服走秀:布料有锦纱罗绫,染色遵循阴阳五行,以纹章为贵,右衽交领,系结带绳;襦裙翻,霞帔飞,深衣曲裾尽德贵……
借助现场展示,王利民教授向同学们讲解了汉服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构造,并通过影视资料着重讲述了清朝“剃发易服”造成“江阴八十一日,嘉定三屠”,华夏汉服至此渐行消亡,繁华落尽的悲惨历史。
“不愿染是与非,怎料事与愿违;心中花枯萎,时光它去不回;但愿洗去浮华,弹去一身尘灰;再与你一壶清酒,话一世沉醉……”一曲《不染》,曲终人散。不染的是尘世的繁华,染不尽的是汉唐华裳梦回归心,旖旎色彩尽显化学奇妙之旅。
材料学院的胡同学告诉周到君,以前只知道汉服是古时服装,却不知道它是在近三百年才走向没落的。
汉服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宝贵财富,老师用讲授染料化学的同时与民族汉服相结合,让我们在学习化学的同时欣赏了艺术!
“王老师的课,让我们近距离感受了染料化学在华夏汉服多样化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化学学院的周同学表示。
作为一门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化学与艺术”自2018年开设,先后邀请了著名连环画风俗画家非遗传承人罗希贤,上海民乐团二胡首席演奏家姚新峰,雕塑家版画画家吴晓申、顾健,收藏家车飞等文化大师走进课堂,与工科学子一同探索艺术之美。
作为课程发起人,王利民教授说这门课的目的是让同学们从艺术氛围中理解其中蕴藏的化学基本原理,同时通过化学的学习,体悟到化学中艺术美,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
这学期的课程将化学与艺术更紧密结合,通过研究生的科研和本科生的“大创”结合起来,还将日化精细化工科研成果进一步发展为文创产品,如组成12月花香的蜡烛、香囊的文创团队。
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也交上满意的作业,有的进行古典音乐的谱曲,有的进行科研论文的图文设计,等等。
此外,该课程配合学院团委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将课堂教学和学校大型艺术节结合起来。
华理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孟庆鹏介绍,学院以“化学与艺术”现有课程为基础,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化学”课程,聚焦中国化学发展史、华理在新中国化学发展中的贡献、绿色化学的飞速发展等内容,鼓励华理学子传承先辈精神,开拓创新。
原文来源: 周到上海 | 发表时间:2019-04-04 | 作者:董川峰 赵璐
原文链接: http://static.zhoudaosh.com/13AFF897963AA3A52C16C167877053E71B991D9A86BB7913F255D2F10378C1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