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

时间:2019年04月18日访问次数:2017

成思危,汉族,湖南人,1935年6月生,工商管理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民建成员。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第七、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第八、九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成思危教授于1956年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无机物工学专业。毕业以后,成思危教授被分配到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工作,担任技术员、专题组长。1958年调至化工部天津化工研究院,担任研究室副主任、专题组长。1973年来到石化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工作,1978年到化工部科技局工作,任工程师。这期间,成思危教授—直从事并领导中国无机盐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对中国的硼矿及铬矿的加工利用,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负责完成了“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全国磷资源开发系统研究”,该项目获得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1年,成思危教授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管理科学,两年后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美求学期间,成思危教授发表了数十篇颇有见地的学术论文。 

1984,成思危教授担任化工部科技局总工程师;1989年担任化工部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1993年开始担任化工部副总工程师;1994年出任化工部副部长,分管科技,兼任化工部经济技术委员会主任。这期间,成思危教授发表了许多关于我国化学工业科技及战略发展的重要论文和著作,如“依靠科学技术振兴化学工业”、“我国化学工业发展战略的初步研究”、“探索我国磷资源开发的合理途径”、“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趋势”、“中国化学工业的持续进步: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论我国碳一化学的研究与开发”、“中国精细化学工业的发展战略”等,为我国化学工业和化工科技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九十年代初期,成思危教授开始研究管理科学、经济学和软科学。至九十年代中期发表了许多有关的论文和著作,如:“软科学与改革”、“政府如何管理企业”、“东亚金融危机的分析与启示”、“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加强软科学研究,促进决策科学化”、“我国管理科学的现状与展望”、“东亚金融危机对我的挑战和机遇”等,在我国提出了“虚拟经济学说”和“风险投资学说”。1996年,成思危教授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主任,在成思危教授的主持下,管理科学部于1997年上半年抢占先机,组织了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和金融管理课题的研究。当东南亚金融危机出现时,他们已经配合国家金融系统做了大量工作。1998年,成思危教授担任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他对软科学可谓情有独钟,甚至将软科学与自己的新角色结合在一起。成思危教授曾经说到:“尊重领导而不迎合领导;承认现实而不迁就现实;反对机械还原的方法,提倡系统论,努力提高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可行性、时效性,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可靠的支持。”“我们不可能为政府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方案,也不能要求政府采纳所有的建议,但要切切实实地支持政府的工作。”

1995年12月,成思危教授担任民建中央副主席。1996年12月,成思危教授当选为继黄炎培、胡厥文、孙起孟之后的第四任民建中央主席(至2007年12月)。

1998年3月,成思危教授在有2944位代表参加的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以2905票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同年,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

2003年3月,成思危教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2004年12月,成思危教授再次当选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