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头条】少衣露肉成“时尚”:我们为什么要穿衣服

时间:2019年04月28日访问次数:2507

这个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变化很快,并呈加速之势。有个现象蛮耐人寻味,就是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包括一些男性)穿的衣服越来越少,越来越短,将身体的某些部位暴露出来,以示性感,甚至在冬天也会不顾寒冷地乐此不疲。有的人甚至故意穿上带有透视感的服装,或者在好端端的衣服上的某些位置故意弄出孔洞,并美其名曰“乞丐装”,唯恐路人看不到自己的身体内部。在这样的现象中,带头走在前面的是一批演艺界明星,她们在各种表演、宣传、走秀等活动中,展开了 “比谁穿的少、穿的短、穿的暴露”的种种比赛,在她们的积极引领下,形成所谓的“时尚”。于是,普天之下,肉色滚滚,以为美。

对于这种穿衣现象,其实真该好好理论理论,看看这种现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文明发展的要求。

据有关研究,人类的共同祖先约700万年至50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节点,就是学会穿上衣服。穿上衣服,加快了人类进化的速度,使人与其他动物彻底分道而行。人类可能在距今约19万年前已开始学会穿衣服。人类最初之所以要穿衣服,原因除了御寒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人类随着进化的延续,明白身体的有些部位必须要遮挡起来,懂得了“羞耻”二字。在圣经里,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有了智慧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也就是“遮羞”。人类最早的衣服是由兽皮、树叶之类的原始材料制作,功能主要是保暖和遮羞,后来逐渐演变,使其具有了美化的功能。

可以看出,服装的功能应该有三:即御寒、遮羞和美化。御寒是人类自然的一种生存需求,遮羞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一种伦理需求,美化是人类生活质量提升的心理需求。对于人类而言,这三者功能显然是缺一不可的。为了实现御寒功能,人类的衣服从最早的树叶、兽皮,到后来的棉织品、丝织品,再到现今各种先进的织物材料制作的精美衣服,保暖性能也是越来越好。为了实现美化功能,如今已经可以在服装的色彩、样式、花纹、体感等很多方面进行千变万化的创新,实现人类对美观的各种要求。对于保暖和美观这两种衣服的功能,人类一直还在不断的追求和创新,可以预见,在这个两个方面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止。但唯独遮羞方面的功能,好像出现了另外一种局面,有些人似乎要放弃这种功能的追求了,反而反其道而行之,故意让衣服具有暴露感,令人费解。

而实际上,衣服的遮羞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可能并不亚于另外两项功能。遮羞不仅是人类进化过程逐渐产生的一种伦理要求和生存本能,也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一种标志。懂得遮羞,就是懂得我们作为人类是与其他动物有所不同的。懂得遮羞,也是懂得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遮羞是知耻的一种最为简单的表现形式。先贤管子提出的治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这里提到的“耻”是“羞恶知耻,有耻,就不会顺从邪妄”。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如果人没有了羞耻感,就会美丑不分,就会失去做人的原则。当下的社会,有些人确实在“耻”的标准和认识上出现了问题。

也许有人会说,时代不同了,有些人穿着暴露纯粹出于时尚,再说,如何穿衣服是个人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但对此,笔者难以苟同。首先,时尚的根本目标应该是产生美感,美感的追求不能以牺牲伦理为代价,因此,时尚需要在伦理的边界内进行。关于个人自由,当然我们应该予以保护,但如果一个人的着装过于暴露,进而突破了伦理界限,就可能会影响到他人,影响到社会,影响到环境,这样的个人自由是应该有所收敛的,应该符合社会共同体规范,而不是放任个体的恣意妄为。

也许有人会说,着装暴露是从西方发达国家流行起来的,我们只是受流行的影响而为之。但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西方发达国家并不是什么都好、什么都值得学习。作为东方文明大国,在改革开放、向西方国家学习的过程中,哪些该学,哪些不该学,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就是要有文化自信。

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绝不应该仅仅是在经济和物质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文明程度的提升。而这个文明程度,不仅包含生活水平的现代化、环境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每个人举止和言行要朝着文明的方向发展,这其中就包含着装的文明。着装固然可以提倡时尚,但不能忘记文明的规则和边界。如何着装,看似一件小事,实则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人们是否明白了文明的含义。

穿好我们的衣服,我们是中国人。



  原文来源: 政协头条  |  发表时间:2019-04-26  |  作者:安琦
  原文链接: https://m.icppcc.cn/newsDetail_1008376?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