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知识普及进社区 志愿者“解锁”神奇化学反应

时间:2019年10月31日访问次数:2605

    光明网讯谈到化工,人们马上想到管道密布、烟囱林立、门禁森严的化工园区,好奇和畏惧是大部分普通居民对化工产业的第一印象。我们离不开化工企业制造的化工产品,却常常“谈化色变”。化学工业对于我们的生活意味着什么?

    2019年10月20日,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志愿者团队来到上海市徐汇区化工一村,组织社区亲子活动,将神秘的化学实验带进社区,提高社区居民对化学的了解,培养青少年对化工产业的正确认知,为破解“谈化色变”难题而努力。

    十余个家庭早早来到活动现场,孩子们好奇地观察着现场摆放的实验器材。志愿者们带来了多组实验,让每个孩子都能“解锁”神奇的化学反应。

    首先,志愿者们带来的是pH试纸测试酸碱度的试验。pH试纸遇到酸碱性强弱不同的溶液时,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志愿者们将pH试纸放入柠檬汁、小苏打、白开水等生活中常见的液体中,测试液体的酸碱性。试纸在不同的液体中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孩子们纷纷发出惊叹声,不少人跑来领取志愿者们准备的试纸,探索各种液体的酸碱性,几位小朋友还拿出带来的饮料开始实验。

    接下来,孩子们解开了淀粉遇上碘液的变色之谜,更了解了维生素C的神奇作用,它可以帮助身体抗氧化、更健康。活动以孩子们身边常见的物品作为实验对象,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化学是一门身边的科学,生活处处有化学。志愿者们将柠檬酸、小苏打、洗衣液混合,烧杯中瞬间产生大量气泡。孩子们睁大双眼观察实验现象,好奇地询问实验原理。

    活动最后,志愿者们讲解了化工产品的重要性,无论是我们穿着的衣物,还是厨房里常见的酱醋调料,从建筑材料到家用器皿,化工产品占了很大一部分,都离不开化工产业。化工并不是爆炸、危险的代名词,它是神奇的学问,化工产业是有巨大价值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朱雨新是一名大四学生,在本次活动中负责进行演示实验。她对社区居民表现出的巨大热情感到惊喜,“看到大家对于化学很感兴趣,对自己学习的方向更有认同感了”。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动手实验的热情十分高涨,家长们也表示获益匪浅。“虽然居住在化工一村,但是对化工不太了解,我们参与的社区活动很少有科学普及方面的,更不要说化工了。”家长们表示,活动不仅给孩子提供了感悟科学之美的机会,也提升了自己对化学的认识,“这样一场活动下来,发现自己之前对化工的误解还是挺严重的。”

    这支志愿者团队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队长张潞艺介绍了团队组织活动的初衷,“我们发现,社会上存在着‘谈化色变’的错误认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很多人都不了解化工。一旦发生化工事故,这种误解还会升级为恐惧甚至抵触情绪,不利于化工产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团队调研上海、宁波、南通等地的化工园区,研究化工园区周边居民对于化工园区的态度,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开展知识普及是破解“谈化色变”困境的可行道路。(张超)



  原文来源: 光明网  |  发表时间:2019-10-29  |  作者:张超
  原文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i675311087485819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