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机光催化剂的人工光合作用及其机理探究

时间:2019年11月06日访问次数:108

 报告题目: 基于有机光催化剂的人工光合作用及其机理探究
  
 开始时间: 2018-12-27 13:00:00
  
 报告地点: 实验一楼第一会议室
  
 报 告 人: 王一鸥
  
 主办单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备    注:

报告题目:基于有机光催化剂的人工光合作用及其机理探究

开始时间:  2018-12-27 13:00-14:00

报告地点:材料学院(实验一楼)第一会议室

报 告 人: 德国慕尼黑大学物理系王一鸥 博士

联 系 人:杨化桂 教授

 

报告人介绍:

王一鸥博士,201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导师:马丁教授);2018年博士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化工系(导师:Junwang Tang 教授);2018年起于德国慕尼黑大学LMU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Jochen Feldmann 院士)。获得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博士研究生全额奖学金。主要研究方向:太阳能转化装置材料及反应设计、超快光谱机理研究。

 

报告摘要:

近年来,通过廉价、低毒性、易调控的有机半导体光催化剂进行人工光合作用(水分解、CO2转化)生产可再生能源,缓解当下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催化剂较宽的带隙和较低的电子空穴分离效率,使得目前其太阳能转化效率仍然较低。通过调控链接末端原子,可以实现带隙的调控以及电子空穴分离效率的增强,从而实现高效的水分解和CO2转化。同时使用超快光谱对水分解和CO2转化过程中的电子行为进行了观测,探究了其反应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