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上海2月16日电(记者吴振东)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5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韩骁禺的故事传递着正能量。身在陕西家乡的他,从小年夜主动向陕西省卫健委医管局“请战”,到大年初四搬进前方指挥部驻地,以专业所长投身于当地抗“疫”一线。他说,这段经历使自己真切感受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原来我们还可以做这样的事!”韩骁禺的消息,让复旦大学2018级本科生李则宇感到“仿佛被惊醒”。她立即行动,并于1月30日起开始参与家乡山西省疾控工作。“我希望自己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公卫战士’。”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连日来,很多返乡在家的上海高校青年不惧挑战、积极行动、全力以赴,以不同方式加入了抗“疫”的各条战线。
1月28日,华东理工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施健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上海崇明团区委招募防疫志愿者的消息,她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报了名。经过线上个人防护培训,施健作为防疫青年突击队的一员,被分配到横沙乡参与道口防疫工作。
全副武装地站立8小时,让施健对一线防疫人员的艰辛有了切身感受。“整个国家都在齐心协力进行防疫工作,我作为学生党员,就应该带头行动,做一名先锋。”她说。
疫情暴发以来,口罩成为重要物资,目前仍处于供应紧张状态。“买不到,就去做口罩!”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2017级本科生周沁人是个行动派,在看到相关招募通知后,她来到家乡苏州的一家口罩厂做起了志愿者。
口罩生产听起来简单,实则颇需技巧、耐心和体力。口罩是否有明显的残缺或错误、罩面有没有污渍、两个带子是否牢固……周沁人必须目不转睛地完成对每一只口罩的最后检查。生产车间环境严格,进入须穿上一次性防护服,再穿过去除静电的通道,最后全身消毒。“大家都是一上午一下午,四个小时不上厕所,不然进出太麻烦了。”想到自己精心把关的口罩将成为守护群众健康的一道防线,她说,“青年人的使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在具体的行动中体现。”
社区防疫也有上海大学生的身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线组织返乡大学生成立了多支志愿服务队,帮助家乡社区干部开展疫情宣传、返乡人员排摸登记等工作。该校工程创新学院的本科生翟相龙,连续十余天于每天上午、下午3点至晚上7点参加志愿服务,走遍了当地20多个居民区,还与父母一起熬制姜汤,送往防疫一线。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本科生、中共预备党员丁章俊返乡后报名成为合肥市某社区的志愿者,积极向居民宣传各种防疫措施,此外他还在班级发起自愿防疫捐款,把采购的消毒液、一次性手套等防疫物资捐赠给有需要的人。
与此同时,上海医务青年更是责任在肩,发起“逆向冲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90后”护士杨倩倩报名参加了该院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并要求前往疫情最重的武汉。附属金山医院在接到组建支援湖北医疗队紧急指令后,团员青年踊跃报名。其中,“90后”男护士郭孙升,大年三十临危受命,告别尚未满月的儿子,整理行装,奔赴武汉,在抵达武汉的当晚就郑重写下入党申请书:“疫情面前,我们应该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不遗余力!”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还有更多上海高校青年正在行动。他们以不凡的担当、坚毅的行动,筑实了战“疫”的青春防线。
原文来源: 上海频道 | 发表时间:2020-02-16 | 作者:吴振东
原文链接: 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8882007?channel=weixin&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