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至大学一路为伴,一起学习、竞赛的同时,一起玩转各类游戏,而今,他们又携手并进,双双保研清华大学……在华东理工大学理学院,这两位同样优秀的毕业生——陆李威和袁哲诚,真正做到了边学边玩、目标明确。这是一段怎样的“神仙友谊”?
陆李威(左)和袁哲诚
陆李威来自华理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袁哲诚则是应用物理学专业,他们曾共同就读于嘉兴市第一中学创新实验班。虽然两人专业不同,但兴趣爱好与未来目标却十分契合,在知识的学习上也能互补与探讨。在华理真正熟识后,两位健谈又可爱的学霸也在不断进取、执着追求,互相成就更优秀的彼此。
“神仙简历”来两份
作为华理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6级本科生,陆李威在数学系的课程成绩第一、综合成绩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全国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类)二等奖、APMCM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等,曾任校五星级学术社团“数学与智能科技协会”基础学科部部长。不仅如此,他还发表过核心期刊论文一篇,在夏令营与保研推免中获得多所名校的青睐,现已保研至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
作为物160班的学习委员,袁哲诚连续三年的课程平均成绩、综合成绩均保持物理系第一,GPA高达3.87,综合成绩94.08分。除了包揽国家和学校奖学金外,他还积极参加数学竞赛,拿到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两次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biendata智源数据算法挑战赛TOP10、天池算法赛TOP5%等,发表2篇论文于核心期刊。此外,决定在本科后跨专业深造的他,参加了横跨计算机、数学、物理、金融、生物五大学科的推免研究生选拔,并收到了清北复交浙等8所国内顶尖名校的夏令营资格及录取通知,最终他选择了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大数据工程方向。
这两位优秀学霸在学业上的成就不仅体现了其强大的知识储备与学习能力,也体现了他们勇于探索、不断奋进的学术精神。在这些闪着金光的履历背后,是日日夜夜的沉浸式学习以及对所学专业的持续热爱。
学与玩,相得益彰
斩获多项国家级奖学金、综合成绩名列前茅、顺利通过多所名校的保研选拔、在国家级竞赛中取得佳绩……两位学霸在学习领域做到了自我的极致,但他们却绝不是刻板印象中的“书呆子”形象。
出于对概率学与统计学的深入学习,陆李威和袁哲诚对德州扑克也做过一些研究,这种思维的博弈令他俩很感兴趣。两人共同参与了精彩刺激的德州扑克SNG赛,陆李威拿到初赛第一与决赛第三的好成绩,袁哲诚也拿到第七名。不仅如此,两人还是社团管理的最佳拍档。在华理数学与智能科技协会,袁哲诚担任副会长,陆李威担任部长,两人策划并举办了华理第一届“最强大脑”比赛。
而作为棋艺社的一员,陆李威还是首届棋类大赛的象棋冠军,连带着在规则更为简单的五子棋领域,他也叱咤赛场。这些独特的经历不仅让他享受到探索与开拓的乐趣,也让他增强了抗压的意志力。
文体两开花,青春不设限,陆李威和袁哲诚都做到了这点。他们既能静下心来钻研学问,也能在体育场上尽情深呼吸,在阳光下挥洒汗水。陆李威说:“运动是我们学习生活中一种调节的方式。”袁哲诚也十分喜欢体育,他坦言:“我非常喜欢看体育比赛,各种体育比赛我都看,所以我的梦想就是用数据分析的手段来解决体育上的问题。这是我转专业,以及我学习数学建模的最原始动力。”
在两位学霸看来,学习若能应用于娱乐,则能直接体现其现实价值;而娱乐若能很好地融入学习,不仅能带来刺激的游戏体验,也能对知识的记忆与活用起到一定的良性保障,如此一来,又何需在两者间设下无形的屏障呢?
赛与学,并肩前行
在充分掌握好课内专业知识的前提下,陆李威会经常做课外习题测验,还会把数学竞赛作为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方式。他说,数学竞赛是最好的大脑体操,在与难题的搏斗中,可以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跳出应试模式;在与优秀对手的角逐中,可以激发自身的潜能,结交更多的知心小伙伴。
袁哲诚在保研时选择跨专业则是出于兴趣。刚进大学时,袁哲诚接触了数学建模。他说,用数学方法去构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式,然后再用编程的方法来解决所构建的数学方法,用这样的思路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意思。“这样的过程让我觉得非常有兴趣,所以我就很想跨专业。”
从大一到大四,两位学生参加的所有数学建模比赛都是一个队的,作为队友,两人共同完成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也共同发表过论文,共同管理数学与智能科技协会的日常事务,在保研方面也有过许多交流与探讨,还共同走上华理理学院“朋辈讲堂”,为低年级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与竞赛收获。
他们表示,学习知识从来都不是一件自我设限的事,只有自身对知识拥有无限的渴求,才能不断利用身边资源,不分学科、不分领域地去汲取更多知识,去摘取学术王冠上的“第七颗钻石”。
在共赴学术顶峰的路上,他们就像目标坚定、装备齐全的攀登者,但他们也不会忽略路旁一簇簇素锦般的小野花。在向上的过程中,有欢笑、有汗水、有欣喜、有感动,所有的过程都值得铭记,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充实自我,而在所有的目标前方,都应有更远的目标。
两个有趣且不甘平庸的灵魂,一对优秀且执着求知的知音,成长与成人的路上,陆李威和袁哲诚幸得彼此,相知相伴。高山流水,伯牙子期,所谓“知音”大约就是如此,愿这样的青春在未来更肆意绽放。
原文来源: 第一教育 | 发表时间:2020-06-18 | 作者:臧莺
原文链接: 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12427870_30593_dyjy.html?app=1&sourc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