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周芃和她的同学们早早地就守候着,或打开手机、平板电脑,或在电视机前,守候着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晚7时,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习近平主席的话娓娓道来、直抵人心,当听到:“这一年,还有很多难忘的中国声音、中国瞬间、中国故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周芃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周芃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天安门广场献词方阵中的一员。她永远记得,“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回响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回响在百年大党的历史深处,缭绕不绝。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年来,全党动员,各方积极响应,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取得了重大成效。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通过一年来的学习教育,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有哪些变化、对他们的进步成长有哪些影响?全社会高度关注,党中央十分关心。
作为思想文化大报,光明日报一直关注和积极报道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进展和成效,先后推出70多所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专版。近日,本报又派出报道组集中走访了北京、上海、湖北、新疆等11个省(区、市)的65所高校,近距离观察党史学习教育,面对面了解大学生所思所想。记者深切感受到,沐浴百年党史光辉,高校大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年华。读懂百年党史这部大书,是这一代人开启青春岁月的最好方式。
●记者手记
采访中,“奋斗”和“斗争”,是大学生口中的高频词。
老师们说,经过一年来的党史学习教育,正确党史观在大学生中基本树立起来了,党史教会了他们很多道理。
要奋斗,是百年党史带给他们的深刻启发。中国共产党人的江山,是靠奋斗打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靠奋斗闯出来的;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靠不懈奋斗干出来的。他们伸手可触的,从他们父辈往上世世代代只敢畅想、不敢真想的全面小康生活,不也是党领着人民苦干实干奋斗出来的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百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个道理,大学生们懂了。“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奋斗正当时”,所以他们当中有一句流行语:无奋斗,不青春。
要斗争,是百年党史点燃了他们的青春热血。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镌刻着斗争的烙印,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从胜利走向胜利。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安徽师范大学学生思想情况调研表明,70%以上的同学认为,最大的风险和挑战,是美西方思潮的侵袭。对于西式民主是个什么东西,对于西方一些人用“灰黑滤镜”看待中国、滥用舆论霸权抹黑中国,大学生们自有判断。富于热血、敢于斗争,是年轻人的特质。大学生们普遍表示,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斗争精神的滋养,把握斗争立场,坚定斗争意志,锤炼斗争本领,抵御各种风险挑战,传递好历史的接力棒,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还有老师说,人们往往会有代际忧虑。“80后”曾被认为是“娇生惯养”的一代,但今天他们已经在各个岗位担当重任;“90后”曾被称为不思进取的“网生代”,但他们白衣为甲逆行武汉证明了自己的青春激昂、无惧无畏;经过党史学习教育的淬炼,“00后”也一定是大有作为的一代。
老师们相信,让红色成为一代代大学生的生命底色,事关江山永固、事业永续。党中央已作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战略安排,使党史学习教育成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永恒主题,让一代代大学生筑牢历史记忆、坚定历史自信,满怀信心奋进未来。
●大学生说
夏羽菲(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我是研究生一年级新生,父母曾希望我出国读研,但我选择了留在国内,因为这里有我的梦想。我眼中的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不惧挑战、潜心科研,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党史学习教育让我最难忘的是一场沉浸式党课。学院碳纤维带头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陈惠芳教授讲党课,从中国梦谈到科技梦、纤维梦,几代材料人“专研”碳纤维,接力科研攻关,推动中国从“纤维大国”走向“纤维强国”,我倍感鼓舞与振奋。翻开新材料的史册,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闪耀着一代代科学家奋力前行的夺目光芒。我们生逢盛世,要接好历史的接力棒。我已经选择有机合成的研究方向,立志用最简单、最基础的化合物经过反应获取新的有机物,在最基础的领域创造出新的突破口,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
艾克然木·艾克拜尔(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博士研究生):我是在党的关怀哺育下成长起来的。16岁时考入内地新疆高中班,从新疆出发到上海来读高中,高三时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20岁时考入了同济大学,从一名“科研小白”成长为即将完成学业的测绘专业博士生。我所在的时空智能感知实验室,为突破上海4万条中小河道及其他5万多个小微水体快速精准巡查的难点和痛点,历经6年产学研联合攻关,集成机载可定制多光谱成像生态感知技术,为河湖水质生态监测提供了精细有效的技术手段。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挥洒青春汗水,我感到骄傲与自豪!面对美好岁月,要饮水思源,懂得回报。我将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坚守同济天下,不辱使命担当。
李承霖(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芳华。一百年前在上海石库门里点起的星星之火,如今早已在神州大地上燎原。党史学习教育,让我们回望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体会历久弥坚的百年初心。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望和嘱托,令我心潮澎湃。高远的梦想,最终要靠一个个不懈拼搏的奋斗者、追梦人实现。我发挥所长,和团队共同努力,以图文、漫画、视频、音频、H5等多种形式,在微信公众号、QQ空间、B站、喜马拉雅等平台共发稿130多篇,理直气壮唱响网上主旋律,倡议同学们“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牢记“无非一念救苍生”的初心,发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响应“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号召,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蔡宇涵(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因为参加学校“新中国脱贫攻坚史”课题实践活动,我有机会前往全国2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调研学习,访谈了几百位县委领导、扶贫办主任、驻村第一书记和乡村脱贫攻坚带头人,我们采访过一位曾遭遇车祸的扶贫办主任,手腕上打着钢板仍与老乡谈笑风生;还采访过一位已身患尿毒症依旧奋战在脱贫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这样的模范人物还有很多。这使我认识到,中国今天的发展,是党率领人民真干实干苦干奋斗出来的,世界上还有比中国共产党更好的政党吗?历史不忘开路人、时代不负追梦人、岁月不枉有心人。一切过往,皆是序章。我们已经站在新征程的起跑线上,作为经济学专业大学生,我们要学深悟透习近平经济思想,了解中国国情、关注中国现实、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真正成长为有本领、有担当、有情怀的共和国建设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奉献中焕发光彩。
林琴琴(上海海洋大学渔业资源专业博士研究生):海洋不仅很美,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资源宝库和生态屏障。我们的专业经常要做两件事,一是参加国际履约会议,我们看到世界各国为了海洋资源竞争异常激烈。二是远洋,有时几个月甚至一年都在海上漂着,要战胜风浪、孤独、思乡的考验。党史学习教育让我认识到,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必须建设海洋强国。现在,西方国家千方百计在海上围堵我们,极力挤压我国发展空间、迟滞我民族复兴步伐。对此,我们决不答应。我们要从前辈手中接好历史的接力棒,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与西方海洋霸权主义作坚决的斗争,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邓宇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研发成功,是我国在量子信息领域一步漂亮的先手棋。作为这个艰苦努力、自主创新青年团队中的一员,参与“九章”的研发,是我一生的骄傲。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以钱学森、邓稼先、程开甲、郭永怀、孙家栋等“两弹一星”、航空航天事业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勉励自己,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畏艰难险阻,勇攀科学高峰,在量子科技领域再取得一批高水平原创成果”的重要指示作为座右铭,把攻难关、出成果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志。在实验攻坚阶段,我们团队成员轮番作战,常常在精密复杂的实验系统上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最疲倦的时候,我们把窗帘取下,铺在实验室的地上小憩一会儿,便又投入“战斗”……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无论多苦多累,只要想起老一辈科学家的忘我精神、想起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我们就又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科研攻关中。2021年10月,比“九章”算力快100亿倍的“九章二号”研制成功,这是我们向党百年华诞献上的一份厚礼。党史学习教育使我们年青一代投身科研、为国奉献的信仰与信念更加坚定,未来,我们将一直以这样的姿态接续奋斗、永不言弃。
后记
此次采访结束时正值北京冬奥会,一大批在校大学生放弃春节假期,在冬奥赛场服务“国之大者”,做赛会志愿者。一位大学校长不无自豪地说:遇大事必有大学,每逢国家有大事要事,大学生都不会缺席。
前方的记者告诉我们,远眺雪后的北京冬奥赛场,蓝的天、白的雪,是如此完美地相互映衬着,整个赛场恬静、壮阔、纯美。北京冬奥,也是冬与春的神奇相遇,是青春与梦想的激情交织。我们期待并相信,这些大学生志愿者们,将以自己的青春之力,让中国文化精神和国家气韵,在冰雪之上飞扬。
约期已至、未来已来,对于北京冬奥会如此,对于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不也是如此吗?
我们记住老师们的话:“00后”一定是大有作为的一代。让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一起向未来!
(作者:本报报道组 报道组成员:本报记者赵建国、薄洁萍、户华为、周晓菲、赵凡、冀文亚、刘茜、颜维琦、苏雁、常河、高建进、夏静、任爽、张哲浩、张勇、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