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集锦】华理首部原创大师剧《更生》上演获媒体关注

时间:2022年12月21日访问次数:23

12月11日下午,在全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以展现我校首任校(院)长张江树先生一生爱党爱国、科技报国、创新兴国、献身教育科学事业的原创大师剧《更生》在奉贤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剧场上演。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央广网、上观新闻、文汇APP、中国新闻网、科学网、东方网、新民周刊、劳动观察、青春上海、上海教育新闻网、周到上海、第一教育等14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本篇选取了部分报道予以转载。


【光明日报客户端】跨越70年历史长河 华理大师剧《更生》上演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貌,一所大学有一所大学的气象,一位大师有一位大师的风骨。”12月11日,以展现华东理工大学首任校(院)长张江树先生一生爱党爱国、科技报国、创新兴国、献身教育科学事业的原创大师剧《更生》在沪上演。

该剧是根据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教育家,我国早期物理化学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首任校(院)长张江树的生平创作而成。以张先生晚年回忆撰写的诗集《更生》为主线,讲述了他爱国奉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严谨治学、献身教育的人生历程,回望了学校筚路蓝缕、艰苦创业、风雨兼程的建校与发展历程,集中展现了张江树大师所代表的一代代华理人崇高的爱国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严谨的科学精神。

2020年3月,为献礼学校七十周年校庆,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校团委共同筹备原创大师剧的项目创作,邀请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创作中心主任魏东晓组建创作团队。2021年初,该项目入选上海市文教结合扶持项目“大师”系列校园剧创编演出计划。

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反复查阅史料记载,整理相关文字材料四万余字,并实地走访调研、学习借鉴兄弟高校的优秀大师剧作品。先后拜访了张江树先生的小女儿张眉渌,华东理工大学建校初期的党委委员、百岁老人丁西三先生,时任张江树校(院)长机要秘书、现已90岁高龄的华理退休教师于素美女士,并多次邀请部分离退休老干部进行集中访谈,前往四川轻化工大学实地调研,通过多种形式的采访与座谈全面收集相关资料,不断筑牢创作基础。历时三年筹备,跨越70年时空长河,汇聚无数华理师生缩影的大师剧《更生》终于进入公演献礼。

剧目创排过程中,在全校范围内启动学生演员海选活动,年轻的力量传递着最赤诚的精神信仰和最热烈的精神追求,演员阵容中的华理学子,为《更生》注入了青春的活力和沸腾的热血,同时为后续排演青春校园版《更生》储备演员资源。

70年前,是张江树校(院)长将爱党尽责、为国奉献的火种带入华理校园;70年后,华理的莘莘学子必将接过奋斗的接力棒,为祖国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勉励全校青年:“今天,大家用自己的勤奋努力回顾张江树先生的光辉一生,回顾华理的风雨兼程,对激发当代青年心有所信很有意义。希望《更生》可以延续下去,让每一位华理学子可以从中提升思想境界、增厚人生感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华理大师剧《更生》上演,海选演员为后续“青春版”储备资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赵洁琼 张熙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日前,以展现华东理工大学首任校(院)长张江树先生一生爱党爱国、科技报国、创新兴国、献身教育科学事业的原创大师剧《更生》,在华理奉贤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剧场上演。

该剧是根据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教育家,我国早期物理化学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首任校(院)长张江树的生平创作而成。以张先生晚年回忆撰写的诗集《更生》为主线,讲述了他爱国奉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严谨治学、献身教育的人生历程。

2020年3月,为献礼学校七十周年校庆,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校团委共同筹备原创大师剧的项目创作,邀请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创作中心主任魏东晓老师组建创作团队。2021年初,该项目入选上海市文教结合扶持项目“大师”系列校园剧创编演出计划。

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反复查阅史料记载,整理相关文字材料四万余字,并实地走访调研、学习借鉴兄弟高校的优秀大师剧作品。先后拜访了张江树先生的小女儿张眉渌,华东理工大学建校初期的党委委员、百岁老人丁西三先生,时任张江树校(院)长机要秘书、现已90岁高龄的华理退休教师于素美女士,并多次邀请部分离退休老干部进行集中访谈,前往四川轻化工大学实地调研,通过多种形式的采访与座谈全面收集相关资料,不断筑牢创作基础。历时近三年的筹备,跨越70年时空长河,汇聚无数华理师生缩影的大师剧《更生》终于进入公演阶段。

据悉,演员阵容中还有华理本校的青年学子。剧目创排过程中,华理在全校范围内启动学生演员海选活动,为后续排演青春校园版《更生》储备演员资源。

在剧中饰演周校长的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薛诚皓是剧中出场年代最早的一个角色,“要融入角色、准确地表达作品内容,表演出与张院长之间的强烈冲突感,这对于非表演专业的我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剧中饰演当代青年教师的商学院2022级本科生王雨馨说,排演过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代代学子传承华理精神,“‘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校训是刻在每位华理人骨子里的座右铭。”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在观看大师剧后勉励全校青年:“今天,大家用自己的勤奋努力回顾张江树先生的光辉一生,回顾华理的风雨兼程,对激发当代青年心有所信很有意义。希望《更生》可以延续下去,让每一位华理学子可以从中提升思想境界、增厚人生感悟。”


【央广网】跨越70载时空 华理大师剧《更生》上演

央广网上海12月12日消息(记者唐奇云 通讯员赵洁琼 张熙)“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貌,一所大学有一所大学的气象,一位大师有一位大师的风骨。”12月11日,以展现华东理工大学首任校(院)长张江树先生一生爱党爱国、科技报国、创新兴国、献身教育科学事业的原创大师剧《更生》在该校上演。

原创大师剧《更生》剧照(央广网发 华东理工大学供图)

《更生》是根据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教育家,我国早期物理化学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首任校(院)长张江树先生的生平创作而成。2020年3月,为献礼学校七十周年校庆,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校团委共同筹备原创大师剧的项目创作。2021年初,该项目入选上海市文教结合扶持项目“大师”系列校园剧创编演出计划。

据介绍,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反复查阅史料记载,整理相关文字材料四万余字,并实地走访调研、学习借鉴兄弟高校的优秀大师剧作品。先后拜访了张江树先生的小女儿张眉渌,华东理工大学建校初期的党委委员、百岁老人丁西三,时任张江树校(院)长机要秘书、现已90岁高龄的华理退休教师于素美,并多次邀请部分离退休老干部进行集中访谈,前往四川轻化工大学实地调研,通过多种形式的采访与座谈全面收集相关资料,不断筑牢创作基础。历时三年筹备,跨越70年时空长河,汇聚无数华理师生缩影的大师剧《更生》终于进入公演献礼。

剧目从战火纷飞的南京解放前夕开始,一封挟着子弹的书信送进了时任中央大学教务长的张江树的家门,妄图胁迫他“识时务、知进退”,而他不顾个人安危,冲在一线,誓与进步学子共进退。

1952年,张江树肩负国家重托,携妻小举家奔赴上海,与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创建了新中国第一所化工特色高等学府——华东化工学院。他追求公平公正,凡事亲力亲为、以身作则,大到为学校管理、校园建设、学科规划殚精竭虑,小到随手捡起校园里的纸屑垃圾。他事事以国家利益为先、以学生权益为重,一生勤俭,却不吝花大钱资助贫困学子的求学路,出远门数次请专家学者授课出山。他的课堂向来座无虚席,他的一生都与华理紧密相连。

原创大师剧《更生》剧照(央广网发 华东理工大学供图)

张江树饰演者、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国家一级演员张洪铭表示,《更生》以华理建校初期的“大家长”张江树先生等一代知识分子的故事为脉络,体现了前辈栋梁在时代风云与历史变迁中的勇于探索与勤恳坚毅。大师剧,能够弘扬大师勤恳踏实、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能让更多新时代青年感悟民族精神与情怀,接好传承的下一棒。

在剧中饰演周校长的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薛诚皓表示:“作为剧中出场年代最早的一个角色,要融入角色、准确地表达作品内容,表演出与张院长之间的强烈冲突感,这对于非表演专业的我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我不断钻研剧本、打磨情感。在这个过程中,让我深刻了解了华理的校史、感受到了华理人对于国家需求的使命担当。”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在观剧后表示,剧情以张江树先生的一生为主线,带领师生共同回忆华理的时代变迁,令人感动,意义非凡。“今天,大家用自己的勤奋努力回顾张江树先生的光辉一生,回顾华理的风雨兼程,对激发当代青年心有所信很有意义。希望《更生》可以延续下去,让每一位华理学子可以从中提升思想境界、增厚人生感悟。”杜慧芳说道。


【上观新闻】一封带子弹的信送进他家……上海最新大师剧《更生》致敬治校近30年的老校长

新中国成立前,在南京解放前夕,一封挟着子弹的书信,被送进了时任中央大学教务长的张江树家门,妄图胁迫他“识时务、知进退”。然而,他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冲在一线,誓与进步学子共进退。

11日下午,致敬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首任校(院)长张江树的原创话剧《更生》,在华理奉贤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剧场上演。这部上海最新大师剧,让当代学子见识了一位爱党爱国、科技报国、创新兴国的老校长。

【小到随手捡起校园里的纸屑垃圾】

全剧以张先生晚年回忆撰写的诗集《更生》为主线。张江树(1898-1989),是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教育家,我国早期物理化学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他在其91岁的生涯中,担任一校之长近30年之久,1981年之后直到逝世前还任学校名誉院长,可谓是一人“同框”四代校友。

辛亥革命爆发前夕,12岁的张江树就离开家乡,只身前往上海苏松太道立山龙门师范学校(上海中学前身)求学。4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前身),系统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化学成绩突出。1918年毕业,留任学校化学课程助教——20岁的张江树从此与化学和教育结下了终生之缘。

1952年,张江树携妻小举家奔赴上海,与同道一起创建了新中国第一所化工特色高等学府——华东化工学院。他追求公平公正,凡事以身作则,大到为学校管理、校园建设、学科规划殚精竭虑,小到随手捡起校园里的纸屑垃圾,他的课堂也向来是座无虚席;他事事以国家利益为先、以学生权益为重,一生勤俭却不吝花大钱资助贫困学子的求学路,出远门数次请专家学者出山授课。

该剧由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创作中心主任魏东晓老师组建创作团队,2021年初入选上海市文教结合扶持项目“大师”系列校园剧创编演出计划。历时3年筹备期间,他们先后拜访了张江树先生的小女儿张眉渌,华东理工大学建校初期的党委委员、百岁老人丁西三先生,时任张江树校(院)长机要秘书、现已90岁高龄的华理退休教师于素美女士,并多次邀请部分离退休老干部进行集中访谈,还前往四川轻化工大学实地调研,仅整理相关文字材料就达4万余字。

【为排演青春校园版储备演员资源】

作为张江树饰演者,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国家一级演员张洪铭表示,《更生》以华理建校初期的“大家长”张江树等一代知识分子的故事为脉络,体现了前辈栋梁在时代风云与历史变迁中的勇于探索与勤恳坚毅。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剧目创排过程中,全校范围还启动学生演员海选活动,演员阵容中的华理学子为《更生》注入了青春活力和沸腾热血,同时为后续排演青春校园版《更生》储备演员资源。

在剧中饰演周校长的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薛诚皓说:“作为剧中出场年代最早的一个角色,要融入角色、准确表达作品内容,演出与张院长之间的强烈冲突感,这对于非表演专业的我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此期间,他不断钻研剧本、打磨情感,“让我深刻了解了华理校史,感受到华理人对于国家需求的使命担当。” 剧中饰演当代青年教师的商学院2022级本科生王雨馨也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代代学子传承华理精神,‘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校训成为刻在每人骨子里的座右铭。”

作为专业演职人员之一,青年演员王宇表示,《更生》从“小细节”传承“大精神”,高度还原的生活化场景与故事情节能让演员和观众同时高度沉浸在剧目当中,是基于传统话剧作品的一次大胆创新,是一部有筋骨、有思想、有温度的大师剧精品,使演者观者皆受教。

“今天,大家用自己的勤奋努力回顾张江树先生的光辉一生,回顾华理的风雨兼程,对激发当代青年心有所信很有意义。”华理党委书记杜慧芳观演后也勉励全校学子:“希望《更生》可以延续下去,让每一位学子从中提升思想境界、增厚人生感悟。”


【文汇APP】历时三年筹备,原创大师剧《更生》生动展现华理首任校长的一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貌,一所大学有一所大学的气象,一位大师有一位大师的风骨。”昨天(12月11日)下午,展现华东理工大学首任校(院)长张江树先生一生爱党爱国、科技报国、创新兴国、献身教育科学事业的原创大师剧《更生》在奉贤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剧场上演。

该剧根据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教育家,我国早期物理化学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首任校(院)长张江树的生平创作而成。以张先生晚年回忆撰写的诗集《更生》为主线,讲述了他爱国奉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严谨治学、献身教育的人生历程,回望了学校筚路蓝缕、艰苦创业、风雨兼程的建校与发展历程,集中展现了张江树大师所代表的一代代华理人崇高的爱国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严谨的科学精神。

跨越70载时空倾情演绎校训精神

剧目从战火纷飞的南京解放前夕开始,一封挟着子弹的书信送进了时任中央大学教务长的张江树的家门,妄图胁迫他“识时务、知进退”,他怒而不顾个人安危,冲在一线,誓与进步学子共进退。

1952年,张江树肩负国家重托,携妻小举家奔赴上海,与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创建了新中国第一所化工特色高等学府——华东化工学院。他追求公平公正,凡事亲力亲为、以身作则。大到为学校管理、校园建设、学科规划殚精竭虑,小到随手捡起校园里的纸屑垃圾;他事事以国家利益为先、以学生权益为重,他一生勤俭,却不吝花大钱资助贫困学子的求学路,出远门数次请专家学者授课出山。他的课堂向来座无虚席,他的一生都与华理紧密相连。

70年前,是张江树校(院)长将爱党尽责、为国奉献的火种带入华理校园;70年后,华理的莘莘学子必将接过奋斗的接力棒,为祖国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张江树饰演者、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国家一级演员张洪铭表示,《更生》以华理建校初期的“大家长”张江树等一代知识分子的故事为脉络,体现了前辈栋梁在时代风云与历史变迁中的勇于探索与勤恳坚毅。大师剧,能够弘扬大师勤恳踏实、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更能让更多新时代青年感悟民族精神与情怀,接好传承的下一棒。青年演员王宇表示,《更生》从“小细节”传承“大精神”,高度还原化的生活化场景与故事情节能让演员和观众同时高度沉浸在剧目当中,是基于传统话剧作品的一次大胆创新,是一部有筋骨、有思想、有温度的大师剧精品,使演者观者皆受教。

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

记者了解到,2020年3月,为庆祝建校七十周年,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校团委共同筹备原创大师剧的项目创作,邀请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创作中心主任魏东晓老师组建创作团队。2021年初,该项目入选上海市文教结合扶持项目“大师”系列校园剧创编演出计划。

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反复查阅史料记载,整理相关文字材料四万余字,并实地走访调研、学习借鉴兄弟高校的优秀大师剧作品。先后拜访了张江树先生的小女儿张眉渌,华东理工大学建校初期的党委委员、百岁老人丁西三先生,时任张江树校(院)长机要秘书、现已90岁高龄的华理退休教师于素美女士,并多次邀请部分离退休老干部进行集中访谈,前往四川轻化工大学实地调研,通过多种形式的采访与座谈全面收集相关资料,不断筑牢创作基础。历时三年筹备,跨越70年时空长河,汇聚无数华理师生缩影的大师剧《更生》终于进入公演献礼。

围绕一代大师,同框四代校友,以张江树先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时代风云与历史变迁中,曾多次作出饱含家国情怀的重大选择。每一次个人选择都与学校、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当关乎民族与时代的大义浓缩于个人的取舍选择中时,大师所体现的责任与担当、牺牲与奉献、格局与情怀,都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的华理人和当代年轻学子。

剧目创排过程中,在全校范围内启动学生演员海选活动,年轻的力量传递着最赤诚的精神信仰和最热烈的精神追求,演员阵容中的华理学子,为《更生》注入了青春的活力和沸腾的热血,同时为后续排演青春校园版《更生》储备演员资源。

在剧中饰演周校长的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薛诚皓表示:“作为剧中出场年代最早的一个角色,对于角色人物内心的揣摩,要融入角色、准确地表达作品内容,表演出与张院长之间的强烈冲突感,这对于非表演专业的我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我不断钻研剧本、打磨情感。在这个过程中,让我深刻了解了华理的校史、感受到了华理人对于国家需求的使命担当。”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表示,剧情以张江树的一生为主线,带领师生共同回忆华理的时代变迁,令人感动。杜慧芳勉励全校青年:“大家用自己的勤奋努力回顾张江树先生的光辉一生,回顾华理的风雨兼程,对激发当代青年心有所信很有意义。希望《更生》可以延续下去,让每一位华理学子可以从中提升思想境界、增厚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