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基于我校乒乓育人的特色,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主创人员受邀带来一堂艺术党课。导演邓超和俞白眉与华理师生共同重温中国乒乓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感悟国乒魅力,传承国乒精神。800余名师生参与了这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教育报客户端、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央广网、上观新闻、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文汇APP、新民APP、青春上海、东方网、劳动观察、上海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科技报、上海热线、上海教育新闻网、第一教育、话匣子等近20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本篇选取了部分报道予以转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学第一课 这所大学这样做!
2月21日,记者从华东理工大学获悉,基于该校乒乓育人的特色,学校特别安排播放当下热映的电影,并与电影团队主创进行互动交流,共同重温中国乒乓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学习中国乒乓精神,现场吸引了800余名师生参与这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华东理工大学:国乒精神点燃青年学子奋斗激情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讯(记者 任朝霞 通讯员 庞璐颖 王浛)“那是一种为了团队荣誉奋力拼搏的革命忠诚精神,是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我们努力奋斗。”2月21日,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主创人员为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带来一堂艺术党课,预备党员杨艺玮同学听完党课后备受鼓舞,激动说道。
多年来,“华理乒乓”依托学校高水平乒乓队建设优势,先后培养了包括王艺迪、帖雅娜、单晓娜等世界名将在内的一大批大学生运动员,建设成果显著。2012年,华东理工大学乒乓球俱乐部获得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冠军,创造了乒超史上的奇迹,是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而影片中“米头”的原型徐寅生先生曾任华理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基于学校的乒乓育人特色,该校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联合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导演邓超、俞白眉到校为学生开启新学期校园文化活动第一课,带领师生重温中国乒乓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感悟国乒精神。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沈海涛和800余名师生一起聆听了党课。他寄语广大青年学生,希望大家能够汲取中国乒乓精神,树立国家荣誉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磨炼不惧逆境勇于拼搏的奋斗精神,将所学所思内化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志愿服务当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国乒乓》主创走进华东理工大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庞璐颖 王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日前,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800人剧场,迎来了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以下简称《中国乒乓》)的主创人员,导演邓超和俞白眉带领大学生们重温中国乒乓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
多年来,“华理乒乓”依托学校高水平乒乓队建设优势,先后培养了包括王艺迪、帖雅娜、单晓娜等世界名将在内的一大批运动员大学生,建设成果显著。2012年,华东理工大学乒乓球俱乐部获得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冠军,是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而《中国乒乓》影片中米头的原型徐寅生先生,也曾任该校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名誉院长,长期非常关心、支持学校乒乓球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该校党委副书记沈海涛表示,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部影片汲取中国乒乓精神,树立国家荣誉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将所学所思内化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志愿服务当中,为我们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作出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我们这一代华理人的贡献。”
据悉,《中国乒乓》第一次走进高校是2月1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点映暨主创见面会。主创团队宣布此后将开启校园放映,当时现场反应热烈。
在华东理工大学,华理乒乓球队的一名女同学从电影里找到了共鸣。她介绍自己从幼儿园起就开始打乒乓球,深深地感受到了训练的压力和伤病的困扰,“十分感谢导演能将这些背后的故事带上大荧幕。”邓超也直言,自己在电影拍摄训练时也想给自己加量,但一加量就受伤,“通过训练,我深深地体会到乒乓球运动员的不易。”
此次活动系华东理工大学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堂集体党课,党课围绕追根“乒乓精神”、重温“信仰力量”,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发青年学生发扬“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
【央广网】听|中国乒乓“点燃”新学期第一课,华理师生对话主创团队共传体育精神
央广网上海2月23日消息(记者唐奇云)2023年春季学期是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的首个学期。随着校园生活重归正轨,华东理工大学以电影放映以及主创交流的形式,为学子开启新学期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一课。
2月21日,基于华东理工大学的乒乓育人特色,该校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联合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到了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导演邓超、俞白眉,由他们带领华理师生重温中国乒乓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再现国乒那段激情澎湃的反击时刻,学习中国乒乓精神。
在电影放映前,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沈海涛向学生说道:“去年大家都难忘的事就是疫情防控,最艰难的也是疫情防控。就和我们今天的电影主题——《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一样,遇到了一个看似无法突破的困难。希望通过这部影片,大家能够汲取中国乒乓精神,树立国家荣誉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培育不畏强手追求卓越的担当志气,塑造居安思危以苦为乐的坚韧品质,磨炼不惧逆境勇于拼搏的奋斗精神。”
据了解,多年来“华理乒乓”依托学校高水平乒乓队建设优势,先后培养了包括王艺迪(目前世界排名4)、帖雅娜、单晓娜等世界名将在内的一大批运动员大学生,建设成果显著。而影片中米头的原型系徐寅生先生,他与华理乒乓也有着很深的羁绊——徐老先生曾任华理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名誉院长,非常关心、支持华东理工大学乒乓球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影片放映结束后,现场学生与主创团队进行了面对面的分享交流。得知华东理工大学与乒乓球这项运动渊源颇深时,邓超表示:“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来到学校跟大家见面交流,这个电影就是拍给年轻人看的,年轻人就应该去了解国乒背后的故事,发扬国乒精神。”
来自华东理工大学乒乓球队的一名队员也从电影里找到了共鸣。她从幼儿园起就开始打乒乓球,深深地感受到了训练的压力和伤病的困扰,她十分感谢导演能将这些带上大荧幕。邓超直言道,在电影拍摄中因为时间来不及,他们在训练时也想加量,但一加量就受伤。他表示,虽然整部电影他只有短短几个打球镜头,但拍摄期间的训练一点也不能少,通过训练,他深深地体会到了乒乓球运动员的不易。
华东理工大学预备党员管晓彤也在观影后说:“在这部电影中感觉自己曾经的挫折得到了治愈,陷入低谷时一定要相信自己,失败从不是一文不值的,也许只有那么一点点微光,但咬咬牙,你就一定能够实现绝地反击。”
追根“乒乓精神”,重温“信仰力量”,华东理工大学本次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带领学生了解“中国乒乓绝地反击”的故事,促使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发扬“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将国乒精神传承下去。同时,也激励青年学子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敢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上观新闻】第一课上演乒乓赛,邓超秀球技,3:5惜败国家一级运动员,代孙俪向师生问好
“接下来就需要二位手下留情,我也只是在电影里打了几下球……”21日傍晚时分,《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校园放映后,只见乒乓桌真被搬上了舞台,导演、演员邓超意外遭遇“彩蛋”——他笑对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两位国家一级乒乓球运动员,即兴加入这场单打比赛。
“同学们希望谁赢啊?”台下好几百名大学生中,放出“超哥!超哥!”的助威声。于是,邓超与联合执导此片的俞白眉“顶住压力”,挥拍“绝地反击”,结果还是不出意外,分别以3:5和4:6,惜败于从小练球、更不放水的女乒学子。5分制微球赛后,戴璐、张艺馨以及担任裁判的乒乓球国际裁判长徐昱玫老师,还是对两位主创的真实球技给予很高评价。
原来,这是在华理奉贤校区800人剧场上演的体艺融合“开学第一课”的一幕。受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之邀,《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邓超、俞白眉导演带领师生重温“五虎”故事,学习乒乓精神。
事实上,新片中“米主任”的原型系乒坛名宿徐寅生,他与华理、与乒乓有着很深渊源。徐老先生曾任华理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名誉院长,非常关心和支持校园乒乓和体育事业发展。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多年来,华理坚持“乒乓育人”特色,依托学校高水平乒乓球队建设,先后培养了包括目前世界排名第四的王艺迪,以及帖雅娜、单晓娜等名将在内的一大批运动员大学生。
华理乒乓球队一名女同学从幼儿园起就开始打乒乓,深深感受到训练压力和伤病困扰,她十分感谢导演能将这些带上大银幕。邓超也直言,因为摄制时间来不及,他们在训练时也想加量,但一加量就受伤。作为蔡振华原型的扮演者,他表示,虽然整部电影自己只有短短的几个打球镜头,但拍摄期间的训练一点也不能少,通过训练他深深体会到乒乓球员的不易。
在全场学子与主创团队面对面分享中,邓超表示:“我们一定要来到学校跟大家见面交流,这个电影就是拍给年轻人看的,年轻人就应该去了解国乒背后的故事,发扬国乒精神。”当台下学生就共同出演此片的孙俪发问,邓超透露妻子原本随他一起进校园,但当天为下一部影片在外体验生活,“我代她向老师们同学们问好!”
“去年大家都难忘的事就是疫情防控,最艰难的也是疫情防控。”电影放映前,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沈海涛在讲台上说道:“就和我们今天的电影主题——《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一样,遇到了一个看似无法突破的困难。”他希望通过这部影片,汲取中国乒乓精神,培育不畏强手、追求卓越的担当志气,塑造居安思危、以苦为乐的坚韧品质,磨炼不惧逆境、勇于拼搏的奋斗精神。
【文汇APP】中国乒乓精神薪火相传,华理这节电影党课很燃
在华理奉贤校区800人剧场,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联合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了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导演邓超和俞白眉。师生通过观影和交流重温中国乒乓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学习中国乒乓精神。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沈海涛及800余名党员和学生共同聆听了党课。校园生活重归正轨,今天(2月21日),华东理工大学开启新学期校园文化活动第一课。
作为一所和乒乓球有着不解之缘的高校,华理先后培养了包括王艺迪(目前世界排名4)、帖雅娜、单晓娜等世界名将在内的一大批运动员大学生。2012年,华东理工大学乒乓球俱乐部获得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冠军,创造了乒超史上的奇迹,是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影片中米头的原型徐寅生,与华理与乒乓也有着很深的羁绊。徐寅生曾任华理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名誉院长,非常关心、支持学校乒乓球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正式观影前,沈海涛给全体师生上开学第一课。他带领同学们一同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回顾了学校建校7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展望了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
沈海涛说:“去年大家都难忘的事就是疫情防控,最艰难的也是疫情防控。就和我们今天的电影主题——《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一样,遇到了一个看似无法突破的困难。希望通过这部影片,大家能够汲取中国乒乓精神,树立国家荣誉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培育不畏强手追求卓越的担当志气,塑造居安思危以苦为乐的坚韧品质,磨炼不惧逆境勇于拼搏的奋斗精神,将所学所思内化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志愿服务当中。”
随后,同学们观看了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沉浸式地感受中国乒乓那段勇敢面对困境与失意,实现绝地反击的历史,通过了解了影片背后的故事,发现即使是作为国家强项的乒乓球运动,运动员们也会有低落失意的瞬间。但面对低谷,中国乒乓人展现了永不言弃的中华体育精神。他们心中始终装着祖国,坚定前行与时俱进,在发展中拥抱世界,让国乒精神薪火相传。
观影后,同学们与主创团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主创邓超介绍:“这是一部拍给年轻人看的电影。应该有更多年轻人了解国乒背后的故事,发扬国乒精神。”虽然整部电影里邓超只有短短的几个打球镜头,但拍摄期间的训练一点也没减量。邓超直言,在电影拍摄期间,演员们常因在训练中加量而受伤。通过拍摄这部电影,他更深刻体会到乒乓人的不易。
现场,两位主创与华理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两位国家一级乒乓球运动员——戴璐和张艺馨同学进行了一场乒乓球“比赛”,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乒乓球国际裁判长徐昱玫老师担任裁判。
上完今天的沉浸式电影党课,风景专业的杨艺玮深深地体会到,“山河虽无恙,吾辈当自强”的国乒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血脉相承。“那是一种为了团队荣誉奋力拼搏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