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雷锋精神,不负时代重托。为进一步让雷锋精神在华理青年中广泛发扬,华东理工大学大力宣传雷锋精神,组织各类充满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号召青年学子踊跃参与,让“学雷锋”在华理校园蔚然成风。
175名青年成功加入中华骨髓库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会精神,在过去几年,华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浩栋、生物工程学院韩宇辰同学已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他们通过点滴奉献践行青年的使命担当。
3月4日,华理175名青年通过现场样本采集,也成功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研究生支教团“青春接力”
华理研究生支教团自2013年起开始进行支教,从甘肃定西到云南寻甸,研支团薪火相传,支教筑梦,立足青少年、深入青少年,问需于青少年、服务于青少年。学校先后选拔了10批共65名志愿者,他们为促进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前赴后继。研支团顺利入选全国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示范团队,获评2021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多项荣誉,助力寻甸县获推全国科普示范县。
GreenZone 环保协会,让“青春与绿色同行”
华理积极开展环保志愿服务项目,以“保护环境,投身公益,用心专注环保”为行动理念,在校内外广泛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习惯养成、生态文明理念传播、环保科研创新等生态环保宣传和实践活动,孵化了“垃圾银行”、全国首例师生河长及护河志愿服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会等多项品牌项目。“垃圾银行”环保实践与科普志愿服务项目至今已坚持10余年。“垃圾银行”项目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Green zone环保协会连续四年荣获“榜样100”全国最佳大学生社团、“青春与绿色同行,护水与奉献相伴”--节水护水生态文明社会实践荣获“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青春路上,志愿同行——召开学雷锋座谈会
3月5日,在徐汇校区第一食堂二楼研讨室,华理召开了学生代表座谈会,与会学生代表就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学习体会以及自己在思想引领、服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获得的感悟和收获作交流发言。校党委书记杜慧芳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会上,杜慧芳带领与会师生一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她在讲话中指出,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作为华理青年,更要学习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将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她表示,一直以来,华理学子都以责任和担当投入到各类志愿服务中,从世博会到进博会,从中共一大、二大会址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第一线,从世界舞台到高原红土地,到处都有华理人服务城市、服务社会的身影,志愿者服务社会,同样也在奉献中收获成长,涌现出研究生支教团、华理“小叶子”“小白菜”等一批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青年先锋。
杜慧芳鼓励华理学子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和学生工作,培养综合素质,锻炼综合能力,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在工作岗位上,牢记华理校训精神,沿着优秀校友的足迹,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杜慧芳希望同学们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勇担时代使命,以奋斗的姿态激扬青春,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会上,学生代表作了交流发言。他们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工作实际,畅谈对“学雷锋活动”的理解和亲身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的真情与感受。
化工学院2020级本科生、第五届进博会上海市优秀志愿者、校学生会主席韩秉强结合进博会“时代呼唤青年,青年响应时代的双向奔赴”志愿服务经历,讲述了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作为在“学雷锋”故事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和校级学生组织负责人,他表示,要时刻践行“为同学们服务”的理念,将雷锋精神融入到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中,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让雷锋精神的种子在华理的校园中绽放为灿烂的花海。
药学院2020级本科生、校园防疫志愿者、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志愿者常芮宁在初入大学就加入了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将雷锋精神转化为一个个志愿服务“微行动”,而在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的前一天,他又参加了华东理工大学青年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集中行动,和一百多名华理学子一起成为了上海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志愿者。
资环学院2021级本科生、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讲解志愿者、“青马工程”高中高校推优一体化学员薛诚皓分享了自己作为高中高校衔接培养的“青马工程”学员,参与一系列“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活动的经历和思考。在多次参与校级团日答辩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来自各学院思想进步的华理青年,自己的工作热情被极大激发。他表示一定会牢记嘱托、矢志奋斗,做新时代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让青春绽放闪光。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校园防疫志愿者、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志愿者侯佳结合参加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志愿者培训的经历,讲述了做志愿者所经历的感动,她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讲好中共一大的故事,更要将一大故事带回学校,讲给更多的同学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好地承担起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在研究、阐释、宣传党的理论工作上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社会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吴怡结合在云南寻甸支教的经历,讲述了华理研支团10批共65名志愿者接力奋斗的动人故事。她也将在支教地的经历与专业研究相结合,形成学术课题项目,深入研究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儿童“第二课堂”服务创新,循着初心使命的方向为乡村振兴、教育振兴事业贡献华理学子的坚实力量。
除此以外,化学学院的刘强、生工学院的弓丽芝、资环学院的赵思茗、数学学院的王昱惠、物理学院的唐桤泽、商学院的阿迪拉黑也结合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讲述了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座谈会开始前,杜慧芳在徐汇校区以“坚定不移跟党走,培根铸魂育新人”为主题进行授课,带领师生代表学习参观华东理工大学建设成就展,沉浸式讲授“开学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