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我校以“筑牢国家安全防线,为中国式现代化护航”为主题,举行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启动仪式暨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论坛,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挺膺担当时代新人,共筑国家安全防线。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教育报、上观新闻、中国新闻网、文汇APP、新民客户端、东方网、上海教育电视台等近10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本篇选取部分报道予以转载。
【中央电视台】国家安全教育日: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
在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4月11日,记者从华东理工大学获悉,该校以“筑牢国家安全防线,为中国式现代化护航”为主题,举行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启动仪式暨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论坛,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挺膺担当时代新人,共筑国家安全防线。仪式上,20名法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被聘为学生法治宣传员。
据悉,华东理工大学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特点,梳理违法违纪风险点,选取大学生典型案例编写《学生法治教育案例汇编》,以案普法、以案释法,通过讲座报告、主题论坛、学术研究、座谈分享等形式开展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综合运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开设“法律小课堂”等网络法治教育栏目,营造优良法治氛围,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治辩论赛、模拟法庭、法院开放日参观等法治实践活动。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慧锋指出,学校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积极筑牢国家安全防线,构建政府、司法机关、学校多方协同参与的法治教育模式,引导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光明日报客户端】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华理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在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即将来临之际,4月11日,华东理工大学以“筑牢国家安全防线,为中国式现代化护航”为主题,举行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启动仪式暨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论坛,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担当时代新人,共筑国家安全防线。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慧锋表示,学校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积极筑牢国家安全防线,构建政府、司法机关、学校多方协同参与的法治教育模式,引导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将在普法宣传中发出我们的光和亮,引导同学们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法治校园、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建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贡献青年大学生的智慧和力量。”法学院法学203班本科生马原说。在此次活动上,她与另外19名同学被聘为学生法治宣传员。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倪莎、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莫苇菁,以及学校法律行业校友会律所合伙人黄超等被聘为校外法治导师。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我们同样面临国家安全挑战更严峻,面临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更艰巨。为此,我们坚定不移地坚决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不断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提高法治水平,提升法治素养,为构建层次高、效能强、局面稳、后劲足的新安全发展格局贡献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力量。”上海市法学会国家安全法律研究会副秘书长巫社广以“坚持底线思维,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为题作报告。倪莎、莫苇菁分别围绕大学生违法犯罪及网络安全法律底线作报告。
据悉,华东理工大学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特点,梳理违法违纪风险点,选取大学生典型案例编写《学生法治教育案例汇编》,以案普法、以案释法,通过讲座报告、主题论坛、学术研究、座谈分享等形式开展涉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综合运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开设“法律小课堂”等网络法治教育栏目,营造优良法治氛围,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治辩论赛、模拟法庭、法院开放日参观等法治实践活动。
围绕国家安全教育日,华东理工大学还举行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如4月12日-14日承办2023年度上海高校辅导员“学生安全教育与危机应对”专题培训,引导师生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守法护法。4月14日将举行国家安全教育主题系列讲座,联合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云南省新平县第一中学、黑龙江林甸县第一中学等三地五校同步共享,采取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实现“大中小”学校一体贯通,尝试探索构建国家安全教育的立体化格局。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鹏)
【中国教育报】华东理工大学启动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行动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讯(记者 任朝霞 通讯员 戴国印)4月11日,华东理工大学以“筑牢国家安全防线,为中国式现代化护航”为主题,举行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启动仪式暨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论坛,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
启动仪式上,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倪莎、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莫苇菁等被聘为校外法治导师,20名法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被聘为学生法治宣传员。
“我们将在普法宣传中发出我们的光和亮,引导同学们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法治校园、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建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贡献青年大学生的智慧和力量。”学生法治宣传员、法学院法学203班本科生马原表示。
据悉,华东理工大学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特点,梳理违法违纪风险点,选取大学生典型案例编写《学生法治教育案例汇编》,以案普法、以案释法,通过讲座报告、主题论坛、学术研究、座谈分享等形式开展涉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运用媒体平台开设“法律小课堂”等网络法治教育栏目,营造优良法治氛围,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治辩论赛、模拟法庭、法院开放日参观等法治实践活动。
【上观新闻】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检察官警示大学生防止网络犯罪,更防沦为罪犯“工具人”
“十八不惑,知‘网’事”,“风景还是深渊,就在一键之间”……在4月15日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从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到律所合伙人,校外法治导师进校园警示大学生,不但要谨防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也要防止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沦为网络罪犯的“工具人”。
这样一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2020年到2021年,全国起诉未成年人涉嫌电信网络犯罪的情况有增无减。其中,利用电信网络犯罪的人数从2932人增至3555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人数则从130人增至911人。也就是说,不少青少年有意无意地成为那些网上犯罪活动的“跟班”甚至“帮凶”。
许多时候,网络诈骗是一个“难以明辨”的谎言,不仅自己被骗还可能同时骗人。而且,网络犯罪无国界,不论国内国外都不是法外之地。对此,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倪莎,在华东理工大学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论坛上进行真实案例分析:
小尹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名叫“三剑客”的网友,知道其在利用网络实施诈骗,仍在其提出想以500元买下自己的银行卡做业务资金流转后,将自己的银行卡和绑定的手机卡出售给“三剑客”,还介绍同学给“三剑客”。这个“三剑客”用小尹等的银行卡进行网络诈骗,涉案金额高达1370万余元。最后,小尹因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倪莎告诫现场学生,不要将自己的电话卡、银行卡、微信账号、支付宝等出售或出租给他人,不要成为网络诈骗的“工具人”。同时,也应提高防范意识,避免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人。她举出五个“不”:不随意转账、汇款;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不轻易购买装备和虚拟货币;不轻信难以辨别真假的信息或电话。
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当天,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在校启动,华理法学院法学203班本科生马原等20人被聘为学生法治宣传员。据悉,这项行动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特点,梳理违法违纪风险点,选取大学生典型案例编写《学生法治教育案例汇编》,通过讲座报告、主题论坛、学术研究、座谈分享等形式开展涉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综合运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开设“法律小课堂”等网络法治教育栏目。
对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大学师生“花式科普”、沉浸体验。谁是“间谍”?谁被“策反”?这些天,上海交通大学在校园组织了一场模拟“反间行动”。师生通过“反间谍”亲身体验,深度了解了大学生怎样通过自己的行动保卫国家安全。有意思的是,在上海交大人民武装部和保卫处牵头策划下,这套“剧本杀”是由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2022级本科生单畅原创的剧本。故事以大学校园为背景,刻画了4位性格迥异、行为可疑的“嫌疑人”,而真正被境外势力利用的“学生间谍”就潜伏其中。
从广泛搜集案例素材、严谨改编创作到创新宣教形式,这个过程也让单畅自己对国家信息安全有了更细致的了解。这段时间,她陆续邀请了不同专业的同学参与体验,大家一起依据线索展开推理,并在体验故事后讲述各个案例的真实来源与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这次体验之后,我才了解到,大学生是非常容易被犯罪分子盯上的群体,在以后的校园生活中,我也会注意辨别信息来源,避免误入歧途。”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生韩沛成表示,在培训中,他试着在遵循法律与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调查,找出了潜伏的“学生间谍”,收获非常大。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上海教育系统逐步引导大中小学生形成国家安全意识和观念,今年正在举行为期5日的国家安全知识网络竞答活动。在沪上高校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应对当前重大现实安全问题,率先推出《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必修课和多语种国家安全教育视频,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上外国家安全教育研究中心日前成立,推动国家安全教育“大中小一体化衔接”,培育国家安全教育一级学科建设,成为学校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工作、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研究的重要平台。
【中国新闻网】华东理工大学启动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行动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12日电(戴国印 许婧)今年4月15日是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11日,华东理工大学以“筑牢国家安全防线,为中国式现代化护航”为主题,举行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启动仪式暨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论坛,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挺膺担当时代新人,共筑国家安全防线。
仪式上,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倪莎、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莫苇菁,以及学校法律行业校友会律所合伙人黄超等被聘为校外法治导师,20名法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被聘为学生法治宣传员。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慧锋在致辞中指出,学校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积极筑牢国家安全防线,构建政府、司法机关、学校多方协同参与的法治教育模式,引导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将在普法宣传中发出我们的光和亮,引导同学们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法治校园、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建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贡献青年大学生的智慧和力量。”这是法学院法学203班本科生马原在华东理工大学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启动仪式暨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论坛上的发言,她被聘为学生法治宣传员。
“当前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我们同样面临国家安全挑战更严峻,面临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更艰巨。为此,我们坚定不移地坚决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不断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提高法治水平,提升法治素养,为构建层次高、效能强、局面稳、后劲足的新安全发展格局贡献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力量。”上海市法学会国家安全法律研究会副秘书长巫社广以“坚持底线思维,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为题作报告。倪莎、莫苇菁分别围绕大学生违法犯罪及网络安全法律底线作报告。
据悉,华东理工大学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特点,梳理违法违纪风险点,选取大学生典型案例编写《学生法治教育案例汇编》,以案普法、以案释法,通过讲座报告、主题论坛、学术研究、座谈分享等形式开展涉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综合运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开设“法律小课堂”等网络法治教育栏目,营造优良法治氛围,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治辩论赛、模拟法庭、法院开放日参观等法治实践活动。
此外,围绕国家安全教育日,学校还举行了一系列教育活动。4月7日邀请上海市公安局特聘调研员、上海公安学院国家安全专业负责人姚东升副教授举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讲座。4月10日-14日举行国家安全知识网络竞答活动。依托首批“上海高校辅导员专题培训基地”,在市教卫工作党委主办下,4月12日-14日承办2023年度上海高校辅导员“学生安全教育与危机应对”专题培训,引导师生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守法护法。4月14日将举行国家安全教育主题系列讲座,联合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云南省新平县第一中学、黑龙江林甸县第一中学等三地五校同步共享,采取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实现“大中小”学校一体贯通,尝试探索构建国家安全教育的立体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