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今年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到23.6万,再创新高,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空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起来听听部分顺利就业的学生怎么说,或许能给正在找工作的你一些触动和灵感。
图为杨丽民。华东理工大学供图
“找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谈及求职经验,杨丽民打开了“话匣子”,首先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个人兴趣以及对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还要考虑清楚未来发展的工作地域,确定下求职单位所在地等。
杨丽民是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毕业生,在校园秋招中,他收获了航空工业上电、国家超算无锡中心、中兴通讯、上汽大通等多家单位的录用通知。综合考量后,杨丽民选择将无锡作为以后工作生活的城市,签约了位于无锡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对于工作来说,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
在不少同学“颗粒无收”之时,杨丽民何以赢得如此多单位的青睐?杨丽民将其概括为“精心准备,厚积薄发”。“我的研究方向和项目经历都偏向于电子信息类,个人也很喜欢相关的工作。加之近年我国芯片行业急需人才,导师周邵萍教授也教导我们要努力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因此,在求职之初,杨丽民就明确了就业方向。“我对长三角地区比较熟悉,尤其是苏南和上海有着比较完备的产业群,因此我的求职地域基本确定为苏南或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