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上海6月27日电(记者 吴振东)华东理工大学紧扣“学”“研”“干”“创”四要素,在一流大学建设道路上不断开新局、建新功,推动主题教育与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体察实情”“把师生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师生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师生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华东理工大学以调研开路、破局,书记、校长带队持续深入一线,察实情、谋实招。
通过走访、问卷调查及邀请各方面人士面对面交流等方式,校领导开展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四不两直”督查式调研,收集建议意见,提出初步措施,形成了一批高质量调研成果。
例如,针对该校奉贤校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场地空间不足、部分资源整合共享不充分等师生反映的问题,学校党委将其列入主题教育整改整治问题清单并制定专项方案,实行项目化推进。学校提出,至今年8月底完成大学生活动中心、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工程创新实践中心功能区域调整和装修;完成《关于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学分的规定》《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等制度修订;新增校内外合作建设课程、项目、竞赛等3项,实现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软硬件条件大幅改善。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聚焦对口支援、人才培养、国际化建设、财务与采购管理、基层团组织建设、学院综合管理治理能力提升等办学治校重难点工作,校领导、学院职能部处负责人等赴兄弟高校调研取经,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华东理工大学正围绕国家“双碳”目标,谋划实施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大安全“两新两大”四大战略,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学校筹划建设华东理工大学西部能源与化工研究院,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共建华东理工大学宁东创新研究院,推动西部和宁夏能源与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为破解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两张皮”问题,该校积极探索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华理模式”,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校领导先后赴10余家企业调研交流,瞄准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深入探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产教融合育人、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以及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的有效路径。
华东理工大学表示,将始终把解决问题、促进发展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试金石”,以高质量发展的“华理实践”回答“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