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这位香港学子选择去西部工作,还有人拒绝了留学机会……

时间:2023年07月29日访问次数:39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话听着耳熟,而目前付诸实践的高校毕业生也不少。但听说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国贸190班毕业生洪思艺如此说来,还是有些诧异。

原因很简单,洪思艺不是内地生,而是一名香港籍学生。

而7月19日,香港中学文凭试放榜之际,又听闻在全港名列前茅的高中毕业生放弃去英国留学的机会,选择留在香港深造。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01

洪思艺说:“我很高兴自己能入选国家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能够尽己所能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据她本人透露,面对本科毕业后的诸多选择,自己很早就有了确定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并最终顺利扬帆抵达了彼岸——即将奔赴内蒙古开展基层服务工作。

洪思艺近照

“作为一名港籍学生,就读华理是我正确的选择。”回顾自己本科四年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洪思艺的语气里满是骄傲与感怀。也与来自不同地方的学子一样,在本科学习期间,她在课内学习之余,还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论是勤工助学超市的人事助理,还是在一些公司的实习经历,抑或各种丰富的志愿活动,都让她得到了锻炼。

因为在求学期间接触社会,令洪思艺了解到,祖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即便是经济繁荣的上海,都仍有一些人需要帮助,更何况中西部偏远地区,特别需要大批有志青年的奉献。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又了解到了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洪思艺渐渐将目光锁定到“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上。

洪思艺在母校留影

所谓“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落实的一个政策,始于2006年,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

为了能够成功入选西部计划,洪思艺通过多方面渠道充分准备,努力备考,在老师、家人、朋友等的鼓励和帮助下,最终如愿以偿。据悉,她希望自己在未来的一年中服务好西部,并继续坚持学习,努力提升自我,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的大好河山。

02

从洪思艺的身上,当然能够感受到来自香港特区青年的拳拳报国之心。

而在7月19日香港中学文凭试放榜之日,香港中通社、大湾区之声等媒体报道称,来自德望学校(中学部)的郑苡晴名列前茅,成绩出乎意料的好。而在参加文凭考试之前,她遇到了两个情况——

首先,因为平时学业优异,她早就得到了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医学专业伸来的橄榄枝,所以理论上说,只要她愿意前往格拉斯哥求学,就不用参加文凭试这一“香港高考”;

其次,在文凭考试之前,她感染了新冠病毒,身体状况欠佳。

这样的情况下,她当然可以选择弃考,准备前往英国留学。可她最终克服了考前身体欠佳的困难,考出的成绩之高,成为香港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的一个分数。

03

最终,郑同学选择继续留在香港求学,而没有前往格拉斯哥。

为什么会如此选择呢?

有媒体分析,可能是格拉斯哥大学给出的奖学金等待遇并不是很有吸引力,但郑同学对着港媒则说出了另一番话——

国安法下的香港,变得更有秩序。

这成为她留在香港继续求学的很大原因。

当然,就如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寄语香港学子所言,“文凭试成绩不是你们学生生涯至今唯一的KPI”,“考生不论成绩如何,要始终以积极乐观态度,迎接未来的精彩人生,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而对于英国来说,则确实要反思一下其对华态度。原本,英国不少高校以吸引中国留学生为目标,在国际教育市场获得了不小的份额。而由于英国政府在对华关系上,特别是涉港问题上的一些不上台面的态度与举措,实际上令一些中国学子和他们的家人感到不适。中国学子,包括不少香港学子在内,对前往英国留学变得越来越谨慎。而与此同时,一些原本与中国高校有密切合作的英国高校——其中不乏知名高校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驻英大使郑泽光当地时间7月18日、19日连续两天,前往英国利兹大学、约克大学,与两校校长会晤,同时看望中国留学生。郑大使说,希望促进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认知。这些话说得确实很实在。

未来,希望更多中国学子,无论身在地球的哪个地方,总以爱国报国、成长成才、团结互助、友谊友好为己任。正如郑大使对留英学子所说:“立志成为堪当大任的新时代国家栋梁,为增进中国与世界交流合作做出新贡献。”这话,其实适合所有中国青年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