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送去校园文创“暖心礼包”,给受灾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带去爱心慰问金……这个夏天,我校教师前往云南、新疆、福建、黑龙江等地,深入2023级新生、家庭经济困难及少数民族等学生群体的家中,开展“暖心行动”暑期家访活动。光明日报客户端、文汇APP、新民客户端、新民周刊、上海科技报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光明日报客户端】暑期家访行动:华理把关爱学生做到“家”
为学生送去校园文创“暖心礼包”,给受灾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带去爱心慰问金……这个夏天,一群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教师,跨越山海、奔赴千里,前往云南、新疆、福建、黑龙江等地,深入2023级新生、家庭经济困难及少数民族等学生群体的家中,开展“暖心行动”暑期家访活动。
“今天刚好是我19岁生日,老师们还带来了具有华东理工特色的生日礼物。”物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康楚晗欣喜地说道:“一直心心念念的华理小熊和华理伙伴盲盒手办终于可以摆在自己书架上了。”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冉博老师在家访的过程中与学生家长交流了康楚晗同学的学习成绩与在校表现,聆听了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期许,共同为学生规划未来升学与就业的路径。“学校老师和我们家长一起为孩子谋划未来,对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这是给孩子最好的生日祝愿。”学生家长不禁感叹道。
来自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民族中学的莫雨寒通过“国家专项计划”进入华东理工。“两位老师远赴千里进行家访,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山海之情’,这份‘山海情’将成为我学习、生活的强大动力,指引我奋发向上。”在家访的时候,他表示,要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和社会。当莫雨寒家长看到从上海远道而来的华东理工老师跋山涉水到达麻栗坡县进行家访时,非常激动,听着老师介绍学校的资助政策,家长表示:虽然孩子还没去学校上学,就已经觉得华东理工像自己家一样,心里感到特别放心。
除了实地走访家庭,学校还通过电话等多种方式关心、关爱受灾地区学生的家庭情况,为因台风等紧急灾害导致家庭经济出现临时困难的学生提供临时困难补助。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23级新生路紫瑜家在河北省保定市,家庭因遭遇暴雨侵害,学校第一时间提供临时困难补助,路紫瑜说:“感恩学校的关心和帮助,通过这次温暖又迅速的困难补助,着实感受到了华东理工大学对学生的关心与照顾。”
家在黑龙江省双城联兴乡的韩继程是2022级本科生,去年他选择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智能与机器人大类专业,希望未来能为我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关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家访的过程中,学工部老师为韩继承送来了爱心慰问金。
据悉,华东理工大学将家访列为“大兴调查研究”的必修课,家访已成为新时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学校因生施访、因材施教,以直奔学生家庭、直面学生问题的调研方式,深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家庭中去,把家校协同育人的举措落细、落小、落到“家”,矢志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通协同育人“最后一公里”。(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维琦 通讯员 魏娜)
【文汇APP】大学老师从上海送来19岁生日礼物,暑期华理把关爱学生做到“家”
这个暑期,华东理工大学2022级本科生康楚晗暑假度过了一个难忘的19岁生日。当天,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冉博前来家访,还带来了生日礼物——华理小熊和华理伙伴盲盒手办。“老师和我们一起为孩子谋划未来,对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这是给孩子最好的生日礼物。”康楚晗说。看到有大学老师来家访送祝福,康楚晗的高中同学也不由感慨:“这就是别人家的大学。”
据悉,今年暑期,华东理工大学有一群教师,不惧酷暑与骤雨,跨越山海、奔赴千里,前往云南、新疆、福建、黑龙江等地开展“暖心行动”暑期家访活动。他们深入2023级新生、家庭经济困难及少数民族等学生群体的家里,为学生送去校园文创“暖心礼包”,给受灾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带去爱心慰问金,与学生家长反馈学情、倾听心声,宣传介绍学校的资助政策,用心用情为学生做好服务,将关心关爱学生做到“家”。
“两位老师不远千里的家访,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山海之情’。”来自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民族中学的莫雨寒通过“国家专项计划”进入华理。当莫雨寒家长得知华理老师从上海到麻栗坡县家访的时候非常激动。听着老师介绍学校的资助政策,家长表示:虽然孩子还没去学校上学,就已经觉得华理像自己家一样,心里感到特别放心。
在华东理工大学定点帮扶的云南省寻甸县,来自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2023级本科新生黎晨说:“在此次家访中,通过各位老师的细致关心和耐心答疑,我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坚定了努力的方向,对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感谢老师,感恩华理!”
除了实地走访家庭,学校还通过电话等多种方式关心关爱受灾地区学生的家庭情况,为因台风等紧急灾害导致家庭经济出现临时困难的学生提供临时困难补助。河北省保定市的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23级新生路紫瑜,家庭因遭遇暴雨侵害,学校第一时间提供临时困难补助,路紫瑜说:“感恩学校的关心和帮助,通过这次温暖又迅速的困难补助,着实感受到了华东理工大学对学生的关心与呵护。”
家在黑龙江省双城联兴乡的韩继程同学是2022级本科生,去年他选择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智能与机器人大类专业。在家访的过程中,学工部老师为韩继承送来了爱心慰问金,并向他的爷爷奶奶介绍了孩子在学校成绩优良,开学后还能去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我们的大孙子是这里高考考得最好的,他未来肯定会有出息。”爷爷非常欣慰地说。韩继程也为新学习立下学习计划:“我会继续努力,争取进入学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家访架起了教师、家长、学生三者间交流思想情感、互通家校情况、助力学生发展的桥梁,有利于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来自法学院2021级的凯迪日耶·帕尔哈提在新学期就是一名大三学生。原本对未来学业规划有点迷茫的她,在与家人和老师一起促膝谈话间逐渐清晰了未来目标。她说:“家人和老师的关心关怀一直激励着我前行,老师们对我的大三专业课程学习与毕业发展方向提供贴合实际的建议,让我对未来不再困惑迷茫。”
家访是新时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华理将家访列为“大兴调查研究”的必修课,学校因生施访、因材施教,以直奔学生家庭、直面学生问题的调研方式,深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家庭中去,把家校协同育人的举措落细、落小、落到“家”。
【新民客户端】暑期百景|暑期来“串门儿”华理老师把关爱学生做到“家”
“上大学了,还有家访?”这个夏天,华东理工大学有一群教师,不惧酷暑烈日与疾风骤雨,跨越山海、奔赴千里,前往云南、新疆、福建、黑龙江等地开展“暖心行动”暑期家访活动。
他们深入2023级新生、家庭经济困难及少数民族等学生群体的家里,给受灾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带去爱心慰问金,将关心关爱学生做到“家”。
“今天刚好是我19岁生日,这是我度过的最惊喜和难忘的一个生日,老师们还带来了具有华理特色的生日礼物。”物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康楚晗欣喜地说道:“一直心心念念的华理小熊和华理伙伴盲盒手办终于可以和其他公仔‘团聚’,摆在自己书架上了。”
“两位老师不远千里的家访,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山海之情’,这份‘山海情’将成为我学习、生活的强大动力,指引我奋发向上、砥砺前行”,来自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民族中学的莫雨寒通过“国家专项计划”进入华理,在家访的时候他立下誓言:“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决不辜负老师对我的厚望,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和社会。”当莫雨寒家长看到华理老师从上海到云南昆明再跋山涉水来到麻栗坡县家访的时候非常激动,听着老师介绍学校的资助政策,家长表示:虽然孩子还没去学校上学,就已经觉得华理像自己家一样,心里感到特别放心。
今年的暑假,华理特别关心关爱受灾地区的学生的家庭情况。河北省保定市的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23级新生路紫瑜,家庭因遭遇暴雨侵害,学校第一时间提供临时困难补助。路紫瑜说:“感恩学校的关心和帮助,通过这次温暖又迅速的困难补助,着实感受到了华东理工大学对学生的关心与呵护。”
家在黑龙江省双城联兴乡的韩继程同学是2022级本科生,去年他选择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智能与机器人大类专业,希望未来能为我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关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家访的过程中,学工部老师为韩继承送来了爱心慰问金,并向他的爷爷奶奶介绍了孩子大一在学校成绩优良,开学后还能去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
家访是当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华理将家访列为“大兴调查研究”的必修课。
来自法学院2021级的凯迪日耶·帕尔哈提在新学期就是一名大三学生,暑期家访让她感受到了学校育人的温度,原本对未来学业规划有点迷茫的她,在与家人和老师一起促膝谈话间逐渐清晰,她说:“家人和老师的关心关怀一直激励着我前行,老师们对我的大三专业课程学习与毕业发展方向提供贴合实际的建议,让我对未来不再困惑迷茫。”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马国英家中,家访老师为学生父母介绍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给学生提出针对性的学习发展建议。马国英表示:“这次家访搭建了家校沟通的桥梁,让4000公里外的父母更加放心,也让我对大学生活充满了信心。”
【新民周刊】教师节,我看到了这些情况……
上海如何帮助各省区提升教学理念,拓宽教学视野,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整体育人水平提升,确实也是教师节上该引起思考之事。
在我国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国家最高领导人在黑龙江考察期间,于9月7日提前祝全国广大教师节日快乐。
今天,9月10日,正是教师节正日子。因为逢着今年的教师节是周日,所以不少学校的庆祝活动提前到周五进行。其实,这倒是符合改革开放后教师节设立时的一个初衷的。
当时,有几种意见,有人希望将教师节放在春暖花开时节。其实这主意也挺不错,毕竟教师有园丁之称的嘛。但后来,经过深入研究,当时的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呈送中央的报告,如此写道:“建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在新学年开始,新生一入学,即开展尊师活动……”由此,最终确立了教师节的日期。
新学年伊始,总体上并不是教学工作最为紧张的阶段,因时因地庆祝教师节,比如逢着教师节当天是周六、周日,则各学校提前一两天庆祝,确实是务实之举!
而因为新学年才开始不久,我倒是想起刚刚过去的暑期,以及开学阶段,所看到的一些情况。
家访串门能走多远
暑期,特别是8月中下旬,不少中小学同学和他们的家长就会做这样的准备——迎接老师家访。特别是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或者小学升入初中等年级,就会愈加重视老师的来访。而老师也通过家访而了解到学生的情况。
那么,大学有没有家访呢?
毕竟不少大学的学子来自天南海北。似乎大学的家访要来得困难一些?
但今年暑假,华东理工大学的老师就不怕困难,来了个跨省大走访。其中,有华理定点帮扶的云南省寻甸县,也有距离寻甸不算遥远的麻栗坡县。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华理老师的家访,实际上涉及云南、新疆、福建、黑龙江等省区。家访对象有2023级新生,也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
河北省保定市的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23级新生路紫瑜,家庭因遭遇暴雨侵害,学校第一时间提供临时困难补助。路紫瑜说:“感恩学校的关心和帮助,通过这次温暖又迅速的困难补助,着实感受到了华东理工大学对学生的关心与呵护。”
来自法学院2021级的凯迪日耶·帕尔哈提在新学期就是一名大三学生,暑期家访让她感受到了学校育人的温度,原本对未来学业规划有点迷茫的她,在与家人和老师一起促膝谈话间逐渐清晰,她说:“家人和老师的关心关怀一直激励着我前行,老师们对我的大三专业课程学习与毕业发展方向提供贴合实际的建议,让我对未来不再困惑迷茫。”
“今天刚好是我19岁生日,这是我度过的最惊喜和难忘的一个生日,老师们还带来了具有华理特色的生日礼物。”物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康楚晗欣喜地说道:“一直心心念念的华理小熊和华理伙伴盲盒手办终于可以和其他公仔‘团聚’,摆在自己书架上了。”
由于华理教师到全国各地学生家串门、走访,了解学生情况,帮助有需要的学子,使得一些华理学子也受到感召,希望也能够做一些为人师表之事。这不,辽宁庄河剪纸韩氏剪纸家族的第五代传承人、商学院2023届毕业生王桐予选择了成为华理云南寻甸支教研支团的一员。
“除了非遗传承人,现在我又多了一个老师身份,希望能跟孩子们‘艺’起前行,拥抱更加精彩的世界。”王桐予如此感怀。
“影子校长”会成为真正的校长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的陈梦萱老师,于2022年获得了兵团中小学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当喜报传出的时候,华东师范大学正在为进一步办好《“五个一百”教育研学》而努力。
对于陈梦萱来说,华东师范大学是她的大学母校,兵团二中则是她大学时代曾经学习实践过的学校。两所学校串起的不仅是她的学生时代,也开启并串起她的教师生涯。
2015年,国家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其中有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内容,就是要从重点师范院校中选派高年级学生,到农村学校顶岗实践。同时置换出相应数量的农村教师去脱产研修,这个项目被称为“影子计划”。
而华东师范大学为此推出了“五个一百”教育研学项目。即每年组织100名学生做一次“影 子校长”、组织100个课外科研项目、组织100项专业性公益活动、组织100个创新创业项目、组建100个学生社团。
2015级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系的陈梦萱是“影子校长”项目参与者,她于2017年8月至9月与当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中刘延辉校长结对,做了三周的“影子校长”。
跟岗学习期间,她跟随校长开会、听课、处理各种问题,成为校长的“小影子”学习起治校工作,还为学生设计开展特殊教育主题的创新课程。“作为一名在校本科生,就能实景体验校长这个角色的工作,对我来说是难得的机会,让我更加真实地了解了中国教育管理的第一线。”陈梦萱当时如此表示。当时,华东师大的学术导师江琴娣全程跟踪指导,了解她的实践进展,紧扣从实践中“学到什么”,引导她从实践中提取理论问题,予以深入研究。
再之后,毕业之际,陈梦萱选择了兵团二中,成为一名数学老师。
工作4年来,陈梦萱的教学和研究成果已经获得三十多项省、市、校级荣誉。而类似陈梦萱这样获得机会的华东师大学子有多少呢?
据统计,《“五个一百”教育研学》开课5年来,覆盖1234名教育学子,近700人次校内外教师亲身执教,评教结果连续获得4.8分及以上,学生反馈良好。学生奔赴全国700多所基础教育学校和20余个公益实践基地参加教育实践,孵化形成课外科研项目千余项,累计发文80余篇,培育建设16个学校星级社团……
总感觉,《“五个一百”教育研学》课程,不仅如今已经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成为国家级“金课”,未来或许从中将诞生新一代的中学校长。
上海如何帮助各省区
中国之大,各地情况不同。但因为教书育人者的不断努力,整个中国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推动着国家的进步。
今年暑期,8月3日,由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指导,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承办的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结业汇报及结业仪式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督学、上海师大校长袁雯就曾提及,理应支持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参与“输血”和“造血”。
袁雯当时发言,主要所指,当然是针对120名来沪参加培训的来自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重庆五个省区市的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而言。但推而广之,上海如何帮助各省区提升教学理念,拓宽教学视野,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整体育人水平提升,确实也是教师节上该引起思考之事。与此同时,上海的教师到各地去走访——当然包括家访,也有利于自身提高教学或者说教育工作水平。这一点,通过华理教师之家访,也颇能看出端倪……
【上海科技报】暑期来“串门儿”,华理把关爱学生做到“家”
“上大学了,还有家访?”这个夏天,华东理工大学有一群教师,不惧酷暑烈日与疾风骤雨,跨越山海、奔赴千里,前往云南、新疆、福建、黑龙江等地开展“暖心行动”暑期家访活动。
他们深入2023级新生、家庭经济困难及少数民族等学生群体的家里,为学生送去校园文创“暖心礼包”,给受灾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带去爱心慰问金,与学生家长反馈学情、倾听心声,宣传介绍学校的资助政策,用心用情为学生做好服务,将关心关爱学生做到“家”。
当“生日”遇上“家访日”
“今天刚好是我19岁生日,这是我度过的最惊喜和难忘的一个生日,老师们还带来了具有华理特色的生日礼物。”物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康楚晗欣喜地说道:“一直心心念念的华理小熊和华理伙伴盲盒手办终于可以和其他公仔‘团聚’,摆在自己书架上了。”
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冉博老师在家访的过程中与学生家长交流了康楚晗同学的学习成绩与在校表现,倾听了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期许,共同为学生规划未来升学与就业的路径。“学校老师和我们家长一起为孩子谋划未来,对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这是给孩子最好的生日祝愿。”学生家长不禁感叹道。当天还有康楚晗的高中同桌等同学一起来陪她过生日,看到有大学老师来家访送祝福,他们羡慕地说:“这就是别人家的大学。”
有一种“温暖”叫感恩
“两位老师不远千里的家访,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山海之情’,这份‘山海情’将成为我学习、生活的强大动力,指引我奋发向上、砥砺前行。”来自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民族中学的莫雨寒通过“国家专项计划”进入华理,在家访的时候他立下誓言:“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决不辜负老师对我的厚望,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和社会。”当莫雨寒家长看到华理老师从上海到云南昆明再跋山涉水来到麻栗坡县家访的时候非常激动,听着老师介绍学校的资助政策,家长表示:虽然孩子还没去学校上学,就已经觉得华理像自己家一样,心里感到特别放心。
在华东理工大学定点帮扶的云南省寻甸县,来自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2023级本科新生黎晨说:“在此次家访中,通过各位老师的细致关心和耐心答疑,我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坚定了努力的方向,对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感谢老师,感恩华理!”
除了实地走访家庭,学校还通过电话等多种方式关心关爱受灾地区学生的家庭情况,为因台风等紧急灾害导致家庭经济出现临时困难的学生提供临时困难补助。河北省保定市的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23级新生路紫瑜,家庭因遭遇暴雨侵害,学校第一时间提供临时困难补助,路紫瑜说:“感恩学校的关心和帮助,通过这次温暖又迅速的困难补助,着实感受到了华东理工大学对学生的关心与呵护。”
埋下一颗改变命运的种子
家在黑龙江省双城联兴乡的韩继程同学是2022级本科生,去年他选择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智能与机器人大类专业,希望未来能为我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关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家访的过程中,学工部老师为韩继承送来了爱心慰问金,并向他的爷爷奶奶介绍了孩子大一在学校成绩优良,开学后还能去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我们的大孙子是这里高考考得最好的,他未来肯定会有出息。”爷爷非常欣慰地说。临走的时候,家访老师再次叮嘱韩继程要再接再厉,他也坚定地说:“我会继续努力,争取进入学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孩子上学有没有困难?”“需要学校给予哪些帮助?”在福建省,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的2022级本科生周荣彬家中,家访团队与学生、家长促膝长谈,宣传学校的奖助学金政策。周荣彬说:“学校的家访让我和家人都觉得很温暖、很贴心,老师向我的家人介绍了学校资助体系,并对我新学期学习规划提供了很好的建议,我将积极用好暑期剩余时间做好‘充电’,为迎接新学期新起点做好准备。”
打通协同育人“最后一公里”
家访架起了教师、家长、学生三者间交流思想情感、互通家校情况、助力学生发展的桥梁,有利于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来自法学院2021级的凯迪日耶·帕尔哈提在新学期就是一名大三学生,暑期家访让她感受到了学校育人的温度,原本对未来学业规划有点迷茫的她,在与家人和老师一起促膝谈话间逐渐清晰,她说:“家人和老师的关心关怀一直激励着我前行,老师们对我的大三专业课程学习与毕业发展方向提供贴合实际的建议,让我对未来不再困惑迷茫。”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马国英家中,家访老师为学生父母介绍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给学生提出针对性的学习发展建议。马国英表示:“这次家访搭建了家校沟通的桥梁,让4000公里外的父母更加放心,也让我对大学生活充满了信心。”
家访是新时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华理将家访列为“大兴调查研究”的必修课,学校因生施访、因材施教,以直奔学生家庭、直面学生问题的调研方式,深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家庭中去,把家校协同育人的举措落细、落小、落到“家”,矢志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家访暖人心,共育促成长,华理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