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集锦】林国强院士为研究生作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报告获媒体关注

时间:2023年10月26日访问次数:26

10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林国强教授,以“不知求知,青出于蓝”为主题,为2023级研究生新生作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中国新闻网、东方网、新民APP、上海科技报、第一教育等媒体对报告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


【中国新闻网】林国强院士寄语华理研究生“不知求知,青出于蓝”

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18日电(许婧)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帮助研究生新生走好科研学习的第一步,10月1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林国强教授以“不知求知,青出于蓝”为主题,为华东理工大学2023级研究生新生作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报告。

报告中,林国强院士结合自身早年求学与成长经历,向同学们讲述了中国人民如何团结协作,共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林国强院士倡导研究生们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科学研究不是靠运气的,必须要有坚强的毅力、严谨的态度、敏锐的观察才能获得成就。”报告中,林国强院士以边伯明、汪猷等老一代科学家的事迹为例,讲述了科学家们筚路蓝缕、只争朝夕献身于科研事业,为中华民族赢得国际地位作出的重要贡献。林国强院士还以“青蒿素”的化学结构为切入点,讲述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的交叉融合与创新。结合自身专业,林国强院士介绍了天然药物全合成、手性药物研发的重要意义,并以多个具体事例为同学们讲述了中药新药研发过程,展望了新时代中医药领域的创新布局。

在报告最后,林国强院士鼓励研究生们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他呼吁广大师生和科研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当中,在如今更为优越的科研条件下,要坚持不懈、开拓创新。只有将科学家的精神与责任贯穿于科研过程,才能实实在在、脚踏实地为社会和国家服务,以实际行动承担起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发扬与传承的责任与使命。

聆听了林国强院士的这堂科研大课后,同学们表示受益匪浅。化工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曹然说,林国强院士从事科研工作60余年,从有机化学专家到中药学专家,用切身经历诠释了科研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我将时刻保持求知的渴望,既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也要时刻怀有更上一层楼的毅力与决心,努力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领域不断奋斗。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佘国梁说,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生命线,也是加强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林国强院士结合切身科研经历、国家宏观政策和科学研究伦理,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带来很多启示。我们应积极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学成果应用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据悉,本次报告为2023级研究生新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系列宣讲报告活动之一,主会场设在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通海厅,同时在徐汇校区八教207室、各学院分会场及“上直播”平台进行实时转播。

 

【东方网】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国强寄语高校学子:“科研不是靠运气,要有坚强的毅力”

东方网10月18日消息: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帮助研究生新生走好科研学习的第一步,10月1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林国强教授以“不知求知,青出于蓝”为主题,为华东理工大学2023级研究生新生作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报告。

林国强主要研究领域为具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结构与合成,不对称合成反应、生物催化反应和手性药物小分子的合成等,为我国有机化学研究事业发展倾尽全力,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天,林国强结合自身早年求学与成长经历,向同学们讲述了中国人民如何团结协作,共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林国强倡导研究生们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科学研究不是靠运气的,必须要有坚强的毅力、严谨的态度、敏锐的观察才能获得成就。”林国强以边伯明、汪猷等老一代科学家的事迹为例,讲述了科学家们筚路蓝缕、只争朝夕献身于科研事业,为中华民族赢得国际地位作出的重要贡献。

此外,他以“青蒿素”的化学结构为切入点,讲述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的交叉融合与创新。还结合自身专业,介绍了天然药物全合成、手性药物研发的重要意义,并以多个具体事例为同学们讲述了中药新药研发过程,展望了新时代中医药领域的创新布局。

在报告最后,林国强鼓励研究生们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呼吁广大师生和科研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当中,以实际行动承担起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发扬与传承的责任与使命。

聆听了这堂科研大课后,化工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曹然说:“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我将时刻保持求知的渴望,既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也要时刻怀有更上一层楼的毅力与决心,努力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领域不断奋斗。”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佘国梁说:“林国强院士结合切身科研经历、国家宏观政策和科学研究伦理,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带来很多启示。我们应该把科学成果应用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据悉,本次报告为2023级研究生新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系列宣讲报告活动之一,主会场设在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同时在徐汇校区、各学院分会场及“上直播”平台进行实时转播。


【新民APP】“不知求知,青出于蓝”林国强院士寄语华理研究生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帮助研究生新生走好科研学习的第一步,10月1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林国强教授以“不知求知,青出于蓝”为主题,为华东理工大学2023级研究生新生作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报告。

报告中,林国强院士倡导研究生们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科学研究不是靠运气的,必须要有坚强的毅力、严谨的态度、敏锐的观察才能获得成就。”林国强院士以边伯明、汪猷等老一代科学家的事迹为例,讲述了科学家们筚路蓝缕、只争朝夕献身于科研事业,为中华民族赢得国际地位作出的重要贡献。林国强院士还以“青蒿素”的化学结构为切入点,讲述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的交叉融合与创新。结合自身专业,林国强院士介绍了天然药物全合成、手性药物研发的重要意义,并以多个具体事例为同学们讲述了中药新药研发过程,展望了新时代中医药领域的创新布局。

在报告最后,林国强院士鼓励研究生们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他呼吁广大师生和科研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当中,在如今更为优越的科研条件下,要坚持不懈、开拓创新。只有将科学家的精神与责任贯穿于科研过程,才能实实在在、脚踏实地为社会和国家服务,以实际行动承担起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发扬与传承的责任与使命。

聆听了林国强院士的这堂科研大课后,华理化工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曹然说,林国强院士从事科研工作60余年,从有机化学专家到中药学专家,用切身经历诠释了科研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我将时刻保持求知的渴望,既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也要时刻怀有更上一层楼的毅力与决心,努力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领域不断奋斗。

华理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佘国梁说,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生命线,也是加强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上海科技报】林国强院士寄语华理研究生“不知求知,青出于蓝”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帮助研究生新生走好科研学习的第一步,10月1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林国强教授以“不知求知,青出于蓝”为主题,为华东理工大学2023级研究生新生作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报告。

报告中,林国强结合自身早年求学与成长经历,向同学们讲述了中国人民如何团结协作,共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面对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林国强倡导研究生们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科学研究不是靠运气的,必须要有坚强的毅力、严谨的态度、敏锐的观察才能获得成就。”报告中,林国强院士以边伯明、汪猷等老一代科学家的事迹为例,讲述了科学家们筚路蓝缕、只争朝夕献身于科研事业,为中华民族赢得国际地位作出的重要贡献。他还以“青蒿素”的化学结构为切入点,讲述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的交叉融合与创新。

报告最后,林国强鼓励研究生们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他呼吁广大师生和科研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当中。“只有将科学家的精神与责任贯穿于科研过程,才能实实在在、脚踏实地为社会和国家服务,以实际行动承担起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发扬与传承的责任与使命。”

 

【第一教育】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国强走进华理  寄语研究生“不知求知,青出于蓝”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帮助研究生新生走好科研学习的第一步,10月1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林国强教授以“不知求知,青出于蓝”为主题,为华东理工大学2023级研究生新生作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报告。报告会由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朱为宏主持。

报告中,林国强结合自身早年求学与成长经历,向学生们讲述了中国人民如何团结协作,共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林国强倡导研究生们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科学研究不是靠运气的,必须要有坚强的毅力、严谨的态度、敏锐的观察才能获得成就。”报告中,林国强以边伯明、汪猷等老一代科学家的事迹为例,讲述了科学家们筚路蓝缕、只争朝夕,献身于科研事业,为中华民族赢得国际地位作出的重要贡献。林国强还以“青蒿素”的化学结构为切入点,讲述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的交叉融合与创新。结合自身专业,林国强介绍了天然药物全合成、手性药物研发的重要意义,并以多个具体事例为学生们讲述了中药新药研发过程,展望了新时代中医药领域的创新布局。

报告最后,林国强鼓励研究生们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他呼吁广大师生和科研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当中,在如今更为优越的科研条件下,坚持不懈、开拓创新。“只有将科学家的精神与责任贯穿于科研过程中,才能实实在在、脚踏实地为社会和国家服务,以实际行动承担起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发扬与传承的责任与使命。”他说。

聆听了林国强的这堂科研大课后,学生们表示受益匪浅。化工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曹然表示,林国强院士从事科研工作60余年,从有机化学专家到中药学专家,用切身经历诠释了科研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我将时刻保持求知的渴望,既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也要时刻怀有更上一层楼的毅力与决心,努力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领域不断奋斗。”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佘国梁说,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生命线,也是加强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林国强院士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国家宏观政策和科学研究伦理,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带来了很多启示。我们应积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学成果应用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据悉,本次活动为2023级研究生新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系列宣讲报告活动之一,主会场设在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通海厅,同时在徐汇校区八教207室、各学院分会场及“上直播”平台进行实时转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