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决胜秋招,华理学子分享求职“通关秘籍”

时间:2023年12月19日访问次数:14

人物名片:王洋,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24届本科毕业生,目前已签约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应该选择升学还是就业?”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通往成功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通过多种渠道去探索研判,学好一技之长,切勿盲目跟风,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奔赴想要的未来。

十字路口:抉择

受疫情影响,有的同学在网课中茫然地度过了自己的大学时光,也有同学在种种限制之下,寻找到了自己的出路,明确了内心的选择。

通过大一的学习,我发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有点浅显,尤其是课堂中学到的专业知识还没等到正式使用就已经逐渐淡忘。我不禁思考:应该如何牢牢地掌握所学知识?

正如陆游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咨询过专业老师后,我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了选择—一定要先去工作!只有通过实地考察、亲自上手,才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明白学习的意义。于是,我锚定目标,在强化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人能力,为将来找到心仪的工作打好扎实基础。

崇山峻岭:前进

大三伊始,我就着手准备自己的简历。在这个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除了班级工作经历,实在是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导致简历内容非常空洞。特别是当我尝试从面试官的角度来看这份简历时,心里都会毫不犹豫地直接淘汰掉。我再一次迷茫了。

幸运的是,恰逢学院在奉贤校区组织了生涯指导和简历培训,在就业辅导员周夏青老师的帮助下,我不仅优化了个人简历,而且还学到了很多面试技巧,并且明确了毕业后的求职方向。在老师的建议下,我积极通过“实习僧”、智联招聘等平台投递简历,想寻找一份暑期实习,为秋招做好准备。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功获得了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安全评价师岗位的实习机会。实习过程可谓是困难重重:除了每天六点半就得起床,以及长达一个小时的通勤时间外,还要在岗位上面对各式各样的安全评价报告和标准化报告等等。但是,我明显感受到了自己的飞速成长,从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职场小白成长到能够独当一面。这更加坚定了我的求职信心和决心。

进入大四后,理论课程的学习变得较少,个人的空余时间多了起来。于是,我一边实习,一边关注“华理就业领航号”以及学院就业群的消息,一有时间就去参加宣讲会。宣讲会上,企业嘉宾不仅会介绍公司和招聘岗位,还会分享个人的工作经验以及对行业的理解,这让我获益匪浅。考虑到大平台不仅能保障工作的稳定性,更会提供完善的培养体系,让我们能学有所长、学以致用,我将求职目标锁定为中石化、万华化学等国企。

求职的过程往往是痛苦的。找工作的人实在太多了,投出简历后收到的回复寥寥无几,面试时,除了我一个本科生外其他基本都是研究生,而且他们的简历内容特别丰富,面试表现也让我自惭形秽。看着周围的同学陆续获得了录用通知书,我的压力一天比一天大。值得庆幸的是,我最终扛住了压力,如愿获得了万华化学的录用通知书。

10月29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学校逸夫楼演讲厅举办的万华-华理offer礼发放仪式&“董事长面对面”活动,收到了带有董事长亲笔签名的录用通知。活动当日,最让我感到震惊的是,在提问环节,当我问出“当前需要阅读哪些方面的书籍为工作做准备”时,董事长立刻让白朔学长将问题记录下来。会后,我便收到了部门负责人的微信,他们已将相关专业书籍打包邮寄到了学校。我从未觉得我的问题会被如此重视,同时也被万华化学的用心和高效深深打动。通过此次“董事长面对面”活动,我更加坚定了入职万华化学的决心。

花开遍野:收获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求职择业的心得体会。

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所在,并选择与之匹配的职业方向。同时,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制作简历和寻找实习机会时,要注重细节和语言表达,突出自身优势与适应能力,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沟通方式,勇于尝试并调整策略,主动与学校老师、公司面试官、学长学姐以及身边拿到录用通知的同学交流取经,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求职竞争力。

心态决定结果。求职中,一定要保持耐心、平和、开放的心态,这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事。要相信,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它们塑造了我们,让我们变得更加坚韧、勇敢、智慧,也让我们明白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才能走向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