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奋进】以奋斗之姿 绘就青春底色

——记第三批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化工学院 2021 级博士研究生崔然

时间:2024年05月16日访问次数:30

人物名片:

崔然,化工学院材料化学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先后担任“醒狮行动”公益项目联合创始人,CMP抛光垫国产替代创业项目负责人,曾任上海市学生联合会驻会执行主席,曾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大学生微创业行动全国金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个人)”“上海市优秀志愿者”等荣誉;入选上海高校“百名学生党员标兵”创建名单。

在教育部近日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遴选结果中,化工学院材料化学工程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崔然成功入选。

以青春之我赴时代之约,从本科到博士,崔然始终用汗水浇灌青春之花,在义务支教、公益项目和科研报国的道路上努力追梦!


投身乡村支教,是个人体验更是大我责任

大四时,经过选拔,崔然成为了华东理工大学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赴云南省寻甸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

谈及支教初衷,崔然说:“支教是个了解中国、了解乡村的极好机会。”但当他真正支教后,看到孩子们对新知识充满渴望的眼神,他的内心十分触动:“支教不仅仅是一种小我的体验,更承担了大我的责任。”

“我能做的,就是尽己所能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凭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的现状。”这一年里,崔然承担了当地小学语文、外语、德育等基础学科教学,累计课时量超过900课时。

作为一名工科生,如何做好教学?对崔然来说,这是一项挑战。为此,他下足了功夫:“我会去听其他老师的课,研究各种教案和教学视频。”由于一年级小学生注意力有限,崔然还学会了使用小口诀和奖励等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在崔然看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是一曲和谐的交响乐,而非仅仅依赖于教学这一单一乐器的演奏。学校教育固然至关重要,是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品德修养的基础舞台,但不能孤立存在,必须与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于是,在立足本职教学岗位的同时,他创新了“学生、教师、家庭”三维度支教模式,为当地100余人次教师带去了办公软件操作及教学资料检索课程,为家长举办了“亲职课堂”课程,全面提升了当地的教育方法和家校合作水平。他的努力不仅更新了当地的基础教育手段,还为当地的孩子和家庭创造了一个全方位协同成长的健康环境,通过教育扶贫工作,助力打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面对当地教育资源的稀缺,崔然与他的伙伴发挥创新和活力,成为外部捐助和当地需求之间的纽带。“外界捐赠的物资,当地的老师可能不太会使用,我们就统一拆开、整理,比如教给孩子们怎么使用3D打印机。”崔然分享说,这样可以让学生接触前沿科技,同时也将社会资源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除了学习,崔然也关注到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引导孩子画画,也是让孩子观察世界、认识家乡、认识自己的方法。”崔然指导孩子们开展“梦想画堂”,推动在上海举办公益画展,并借此活动向社会募集了百余个爱心包裹,建立了有效的帮扶平台。

为助力农村贫困户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打通城乡资源壁垒,崔然先后组织了“爱心助苗”资助计划,千人牵手”一对一帮扶项目,推动建立了超过300人的贫困生数据库,在一年内解决100余名贫困生从小学到高中的家庭经济问题。


勇担青年使命,扶贫更要扶志、扶智

在支教期间,崔然发现:随着近年国家扶贫力度的增加,当地物质条件已经有所改善,但青少年个人内生动力不足,精神贫困成为阻碍孩子发展的重要因素。扶贫更要扶志、扶智,但如何唤醒和激发贫困地区孩子的内生动力,实现更好的个人发展?

单纯地依靠热情去做公益远远不够。崔然和同伴发现,不仅需要专业的方案设计,更需要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引导同学们观世界、爱家乡,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自我认同、集体认同和乡土认同———“醒狮行动”就此诞生。

崔然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将自己的学生工作经验转化为实际行动,分工合作,其中,崔然负责具体实施,同伴们则专注于设计和策划。

为了能让志愿服务以更长远的方式持续,崔然组织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前后走访了寻甸的5个乡镇,对10所小学的53名校长、老师、学生和家长进行访谈,共发放2215份调研问卷等等。团队在调研基础上,针对寻甸孩子的现状,自主研发了一套培育体系,从巩固乐观心态、提升抗逆力、培育公共精神、增强自信心、激发内生动力等5个目标入手,设计了艺术培育、生命教育、民族文化、家庭教育、职业教育等5方面课程。

目前,“醒狮行动”已走出云南,在江西、浙江等全国多地开展了1200课时、覆盖6000余人次的启志增能培训,助力广大中国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内生动力提升。

不但在支教中实践,返回校园后,崔然坚持不懈将这份初心与热爱继续传递着。

读研期间,崔然担任了上海学联驻会主席,负责上海市学生联合会组织建设、青年骨干培养、创新创业等工作。他还参与了“上海青年讲师团”和“华东理工大学学生理论宣讲团”的宣讲工作,结合自身在脱贫攻坚中的经历,号召同学们抓住时代机遇,投身家国伟业。


立志科研报国,以奋斗之姿书写时代答卷

作为一名化工专业研究生,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成了崔然思考的最新问题。崔然主动融入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崔然师从赵玲、奚桢浩两位教授,研究课题主要面向废弃塑料聚酯的绿色高效解聚回收。面对崭新的课题,他大量查阅相关课题的文献以开拓自己的眼界,认真思索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结合课题组的优势。“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已是聚酯塑料生产和消费大国,由此面临严峻的聚酯塑料污染问题。探索有效解决废弃聚酯环境污染,减少化石资源消耗的共性技术,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崔然说。

崔然还关注到我国在半导体产业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在半导体产业中,CMP抛光垫作为一种关键耗材,其研发和生产长期受制于外国技术的“垄断”。在这样的背景下,崔然在导师的指导下,依托课题组的技术积累,集结了一群满怀热情的青年科研力量,组成了一支勇于挑战、敢于突围的创新创业团队。他们运用自主研发的聚氨酯配方与超临界绿色发泡技术,立志冲破国际技术壁垒,铸就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这一项目的创新成果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市金奖、全国铜奖等荣誉,支撑团队成果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

对崔然来说,勇攀科学高峰、立志科创报国不仅是内心的坚守,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青年当立凌云志,报国常怀赤子心。从脚踏实地乡村支教到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再到深入学术研究解决产业瓶颈问题,崔然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着属于自己和新时代中国研究生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