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调剂上岸、签约华为,华理“幸运儿”是这样炼成的!

时间:2024年06月20日访问次数:34

人物名片:武宝成,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生,目前已签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我是从考研结束才开始找工作的,准确来说是3月1号。在得知自己可能一志愿无法“上岸”的情况下,我做了两手准备:一是准备调剂,二是尝试工作。最终,我成功调剂到了不错的院校,同时也找到了工作,目前已签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于考研和找工作这两个赛道,我认为两者并不冲突。若能在考研的同时,抽出一些精力寻找工作更好;若想全身心备考,那么等到12月份考研结束,抓紧投入到找工作的赛道也不是很迟,只不过机会少一些,成功几率小一些罢了。秋招的跨度长,需要较长的等待时间。春招的节奏则比较快,以我为例,从在官网投递简历到最后签约大概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因此,全力以赴参加春招是有很大概率可以成功的。

简历是给应聘单位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对别人的感受又特别重要。因此,我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认真打磨自己的简历。值得注意的是,简历并不是做完就万事大吉,更不可能用一份简历“包打天下”。针对简历,最好能够做到以下3点。

一是及时更新简历,并且仔细检查确保不存在任何错误,特别是联系电话、邮箱地址等,写错了会特别麻烦。参加春招3个星期后,我才发现自己的邮箱地址最后一位填写错误,懊恼万分,错过了很多机会。

二是针对不同的公司,制作不同版本的简历,突出与这家公司的契合点。大部分公司会表明招聘岗位的职责,我们需要根据应聘单位的相关要求展示自己的特点与优势,这样更容易抓住面试官的眼球。

三是确保简历上的所有内容真实可靠,并且对每一条信息都要进行回忆。这对参加“大厂”的面试至关重要,因为“大厂”一般都要进行至少3轮面试。不论是人事还是主管,大概率会对我们的简历进行挖掘,针对经历进行提问。如果对自己写在简历上的信息都不熟悉,那面试会非常痛苦。

主动出击勇敢投递

找工作的心理历程特别痛苦,会在希望和无望之间反复转换,十分考验人的心态。相信过来人都深有体会。

我投递了许多互联网“大厂”,无一例外都需要网申,需要在官网填写简历。痛苦的是,你无法使用自己制作的简历,你需要根据公司校招官网的要求重新填写。更痛苦的是,在填写完简历后,还需要做测评,少则半个小时,多则需要3至4个小时。当时做腾讯的测评,大概花了我近4个小时。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填写简历和做测评中度过。


为了成功求职,我们需要静下心来,耐心地将这些工作完成。当感到厌倦时,可以将此视为目标公司对自己的考验———连这一项简单的工作都完成不了,怎么可能还有面试机会呢?此外,建议凡是从学校就业信息服务网上看到的公司,或者是进校开展招聘宣讲的公司,都可以试试,这样求职成功率会更大一些。当时,我就参加了华为在学校召开的宣讲会,收获了很多宝贵信息并进行了简历投递。当然,大多数情况下可能会杳无音信,但还是要主动出击,勇于尝试。

实力比学历更重要

英雄不问出处,不看背景,只看实力。

当获得面试机会的时候,说明我们已经和对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此时,无需再关注学历高低问题。学历高固然好,但是能获得面试机会,说明我们的学历已经够用,敲开了目标公司的大门。

我在参加华为和京东的群面时,发现只有一两位本科生,竞争对手都是知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当时,我也感到慌张,现在想想,完全没有必要。许多工作都是需要在实践中学习的,关键是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认真上进的态度。面试官一般会关注你“想不想”“能不能”“合不合适”这3个方面,也就是说,除了能力,还有意愿和性格的考察。

综合来看,在面试时积极主动一些会更加分。针对“大厂”面试,学校就业中心会组织开展求职训练营等活动,我认为质量很高,强烈推荐给大家。期间,培训老师会安排单面、群面等模拟面试,体验过后会让你在以后面试中更加自信,更有底气。在多场面试中,我明显感觉到有些竞争对手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培训,最终惨遭淘汰。同时,建议大家对每一次面试进行复盘,梳理自己的失分点,可以有效避免重蹈覆辙。

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陈江河曾说:什么时候困难没有了,机会也就没有了。”生活中,我们以为“幸运”的许多事情并非那么偶然,它与我们的思维和行为直接相关。求职无疑是一次考验心智的修行,无数次从希望跌入无望,会让我们更加坚强。或许现在还在苦苦煎熬、慢慢等待,但谁又能知道,下一个幸运儿不会是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