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之声——华东理工大学:着力构建研究型、个性化的本科教育体系,探索并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权威品牌,解读名校之声。《直击高招·名校之声》通过邀请全国高校招办负责人,对本校师资力量、政策变化、培养模式、就业发展、学生活动等进行深入采访,让考生和家长第一时间掌握高招信息,了解高校特色,提供报考建议。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华东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孙玉柱。
主持人:首先请简单介绍一下华东理工大学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情况。
孙玉柱:华东理工大学地处人文荟萃、海纳百川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原名华东化工学院,1952年建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获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建有研究生院,保研比例超过23%。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主持人:今年华东理工大学招生政策有哪些变化?招生计划有无增减?
孙玉柱:在招生政策方面,学校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批次的投档模式、生源情况和相关政策,确定调档比例。
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学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对于实行平行志愿的普通类招生批次录取时,投档考生专业服从调剂且体检不受限制,学校不会退档。艺术类投档考生体检不受限制,学校不会退档。
学校认可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全国性政策加分,且分值不超过20分,在投档和安排专业时均适用。
华东理工大学的各项招生政策均以《华东理工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为准,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和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招生网都有公布,请各位考生及家长上网查询。
在招生计划方面,2024年华东理工大学招生总计划为4170名,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且全部为本科计划,学制四年。招生类别包括了一本批次(本科普通批次,普通类,常规批等)、艺术类、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励志计划)、运动训练、保送生、上海市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内地新疆高中班、内地西藏班、民族班、国家民委专项、华侨港澳台学生等。
主持人:2024年华东理工大学招生专业有无变化?请介绍一下华东理工大学的特色专业。
孙玉柱:学校2024年继续推行大类招生,在2023年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组合。对于普通类本科招生,有54个专业按照17个专业类招生,其余专业按专业进行招生。艺术类3个专业按“设计学类”大类招生。对于普通类本科以外的特殊类型招生,按照专业进行招生。专业类名称及其包含专业详见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招生网公布的招生专业(类)。
同时,学校今年新增“电子信息材料”专业。华东理工大学集全校优势资源,为适应我国微电子、半导体照明、微电子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而设立该专业。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在电子信息材料及相关领域,特别是封装材料、工艺过程材料以及测试分析材料等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专业以高素质的学术队伍、行业龙头企业和前沿的科研工作确保高质量的教学与人才培养。通过教学与科研互动、产教融合,在课程和实践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培养。
学校目前设置本科招生专业68个,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1个,分别是化学工程与工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化学、制药工程、药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环境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自动化、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社会学、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英语;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分别是轻化工程、化学、材料化学、生物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法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是中国大陆高校首个通过ABET认证的专业,“化学”是中国大陆高校首个通过中俄联合国际理科专业认证的专业,商学院全部专业通过三项全球权威国际认证——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认证、EQUIS(欧洲质量改进体系)认证、BGA(商学院毕业生协会)认证,药学专业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药学专业认证。化学工程与工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自动化、电气及其自动化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1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主持人:请问华东理工大学的录取原则有何特别之处?哪些专业有特殊要求?
孙玉柱:学校总体录取原则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即对投档考生,按照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录取,考生各专业志愿之间不设专业级差分,优先满足高分考生的专业志愿,这也有利于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考分来选择专业。
当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且体检不受限制,将统筹安排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若不服从专业调剂或体检受限,作退档处理。
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分数清”(即不设专业级差分)录取规则。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只录取填报此类志愿的考生,入学后原则上不能转入非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学校参照由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制定学校各专业(类)的体检限制要求。详见学校本科招生网。学校对考生的视力(近视程度)没有特别要求,体检限制要求主要是部分专业对考生的辨色力和嗅觉有限制,特别是“色弱”“色盲”“嗅觉迟钝”,高考体检结论有此类专业报考限制的考生,要慎重报考。另外,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对“口吃、听力障碍”的考生有限制。具体详见学校本科招生网。
主持人: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华东理工大学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方面有哪些举措。
孙玉柱: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构建研究型、个性化的本科教育体系,探索并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包括“3+1+X本硕博贯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工科试验班/实验班招生培养模式”“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招生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辅修复合型人才培养”“微专业”等,以提高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和个人竞争力。在大类招生情况下,学生还可以根据兴趣与爱好,一、二年级期间在不同大类间进行双向选择转专业。
学校设置“智能与机器人”“生物医药”“智慧化工”“能源与环境”“机械智能化”“新材料”6个工科试验班或实验班,旨在聚焦国家发展亟待解决和攻克的关键核心技术,培养未来国家战略必争领域的人才。
学校实行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招生培养模式,设有“化工与工程管理”“计算机与金融学”“应用化学与生物科学”“环境工程与社会学”“能源与经济”5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多学科交融,旨在为学子提供多样化的成长平台,培养跨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3+1+X本硕博贯通制),在本科二年级学生中选拔,实行“一对一”全程导师制,每位导师在同一年级中只能指导1名学生,并单独为其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学生前三年完成拔尖创新人才本科定制化培养方案,第四年起可提前进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并完成本科毕业环节。四年期满且符合拔尖创新人才计划培养方案毕业要求者,可获得学士学位;自第五年起取得研究生学籍,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推进了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机衔接,为优秀学生提供了本硕博贯通的培养通道。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常在本科一年级下学期学生中开始选拔,学生前三年完成除毕业环节以外的定制化课程,最后一年以企业培养为主,毕业论文(设计)与企业合作完成,属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国家首批试点高校,目前已有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制药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7个专业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辅修专业是华东理工大学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华东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不仅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拓展学科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平台,也为上海市西南片高校的本科生提供了共享资源。华东理工大学目前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学”“财务管理(投资理财方向)”“法学”“视觉传达设计”7个辅修专业。
微专业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华东理工大学现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生物工程”“应用数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工业设计”“国际企业管理”“经济学”“法学”“健康管理”“Mini-MBA”等12个微专业,以相对迷你精干的课程满足学生发展和自我兴趣的需求。
主持人:近几年华东理工大学的就业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孙玉柱:学校毕业生有特长、有特色、综合素质高,就业流向多为国内外重要行业知名企业,受到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普遍青睐,来校招聘的单位络绎不绝。近年来,学校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在2022年QS全球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排名中,华东理工大学位列大陆高校第16名。
目前,华东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涉及化工医药、石油轻工、生命大健康、信息产业、金融商贸、航空航天及第三产业等各行各业,学生就业的单位绝大部分为国内外知名企业,不少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部门的领导和技术骨干。
2023年,学校各专业岗位需求量与毕业生人数之比平均为5.62∶1,录用华东理工大学毕业生的单位包括上汽集团、比亚迪、万华化学、中石化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中国商飞、华为、阿里巴巴、中建集团、华虹集团、中兴通讯、华谊集团、中芯国际、中国化学工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集团、上药集团、宝武集团、巴斯夫、拜尔、康龙化成、中石油集团、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国有四大银行等知名企业。
毕业生在上海市就业的比例超六成。毕业生就业地域以华东地区为主,辐射全国,积极面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省份、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就业。2023届本科毕业生中,在上海市就业的占签约就业本科生总人数的65.47%,到华东六省(苏、浙、皖、闽、赣、鲁)就业占16.76%。
近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升学深造比例持续增长,其中保送攻读研究生的比例超过23%,部分学院保送读研比例超过30%。2023届本科毕业生有1964人在海内外高校、院所继续深造,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47.88%。其中,1550人在境内升学,414人出国出境深造。
主持人:最后请您介绍一下华东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的联系方式,并为2024年考生送上祝福。
最后,祝每一位高考学子蟾宫折桂,金榜题名,考取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学。欢迎报考华东理工大学,愿金秋九月,我们相遇在华理美丽的通海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