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瓷,这三个看似独立的元素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今年暑假期间,在华东理工大学2024年“万生进千村百企”化学学院“十里华香”实践团的创新探索下,实现了三者间巧妙的融合与共生:利用高校技术将茶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香膏产品,不仅为茶农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此外,还通过与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合作,为香膏产品“披上”精美陶瓷外衣,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茶香四溢,科技力量融入茶叶产业
在化学学院王利民教授的指导下,“十里华香”实践团基于云南十里香茶叶研究,开发出十里华香香膏等系列茶衍生品美妆产品。为了深入研究不同地域的茶衍生品,今年暑假期间,“十里华香”实践团深入浙江湖州、江西婺源茶乡,融合高校科技力量,赋能茶叶产业,让古老茶文化在创新中焕发新生,续写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文化新篇章。
湖州,这片历史悠久的名茶产区,因唐代茶圣陆羽在此撰写《茶经》而声名远扬,其茶文化底蕴深厚且丰富。“十里华香”实践团的首站是湖州德清县,这里的美妆小镇构建了一个集化妆品原料培育、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包装设计、物流仓储、线上线下销售以及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绮丽华工厂品牌负责人吴新颜,以其丰富的行业经验,为实践团队在香膏产品的生产到销售全链条优化上提供见解,也为双方合作开发具有湖州特色的香膏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团队深入湖州名茶——三癸雨芽的种植基地,亲眼见证茶农们如何遵循古法,以手工采摘确保茶叶的纯净与品质。茶厂负责人详细介绍,茶农们如何在采摘过程中避免使用化学品,并通过修剪茶株残叶来维护茶叶的长期生长环境。
团队提出,利用茶株残叶提取香精,开发日化衍生品,以此增加茶农收入,拓宽经济来源。茶厂对同学们的创意积极响应,表示将提供原料支持,并与团队携手打造蕴含湖州茶文化精髓的香膏产品。吴新颜表示,期待这些产品能在美妆小镇亮相,通过多渠道销售,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莫干山自古便被誉为茶文化圣地。此行,莫干山镇政府得知实践团有意拓宽茶叶原料合作渠道后,主动带领团队考察千亩山茶场,深入了解当地茶产业现状。在探讨如何结合茶文化与旅游特色打造文旅产品时,镇政府提出建议,将茶叶原料初级加工设于莫干山周边,深加工转移至上海,而销售则由团队与莫干山景区共同推进的合作模式,以确保香膏产品的广泛营销,同时提升莫干黄芽的商业价值,增强莫干山旅游的吸引力。
瓷韵生辉,陶瓷艺术为茶香文化添彩
记者获悉,“十里华香”实践团立足于传承千年的茶文化与香文化,致力于开发日化衍生产品,实现茶叶的高附加值转化。通过头脑碰撞,团队计划采用景德镇陶瓷作为香膏产品的外包装,在视觉上给予消费者更为高雅的享受,提升香膏的文化内涵。
怀揣着对茶文化的敬畏与对陶瓷艺术的热爱,“十里华香”实践团来到景德镇陶瓷包装历史博物馆。博物馆负责人赵永涛分享自己数十年从业生涯中积累的陶瓷外包装设计经验,为实践团的包装设计提供指导与建议。实践团在参观了专注于精品陶瓷设计及外包装设计的公司后,对适合作为香膏外包装的陶瓷瓶型有了更为直观而深入的认知。
在与陶瓷设计师和工艺大师的深入交流中,“十理华香”实践团感受到,每一件精心制作的陶瓷包装,不仅凝聚了匠人们的辛勤与情感,更巧妙地传递了茶文化的独特韵味与深邃内涵。为了进一步融合创新,实践团又前往景德镇陶瓷大学,得到创业学院邹金成老师的热情讲解。团队成员参观了陶瓷博物馆,这里陈列着众多精美的陶瓷作品和艺术珍品。通过一系列的交流与讨论,双方达成共识,探索实现香文化、茶文化与陶瓷文化的有效结合,共同推动日化衍生产品的文化升级。
“茶叶的香气为香膏产品赋予了独特的韵味,陶瓷的精美包装,则让这份韵味得以更好地展现与传播。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茶文化,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与发扬。”王利民教授表示,未来,“十里华香”实践团队将继续探索茶、香、瓷的多元融合之路,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