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上海)隆重召开

时间:2024年11月27日访问次数:13

11月24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指导,我校承办的2024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上海)隆重召开。大会以“国际产学研用融合创新 共创人类绿色智能未来”为主题,深入探讨国际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提质赋能。

图片说明:会议现场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建荣,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赵震,华东理工大学校长轩福贞,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我校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外方主任本·费林加(Ben Feringa)出席会议并致辞。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常务副校长刘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校长李佩诗,法国里昂一大副校长安妮˙吉罗尔-芬德勒(Anne GIROIR-FENDLER),同济大学副校长石振明,东华大学副校长陈革,英国牛津大学摄政学院全球发展与展望研究院院长王士东,法国化学工程师学校联盟副主席雅克˙梅卡迪尔(Jacques MERCADIER),墨西哥科学院院士、墨西哥国立理工学院终身教授王金安,江森自控亚太区总裁朗智文(Anu Rathninde),Syensqo集团全球创新总监梅德威(Pascal Metivier),德国莱茵TUEV大中华区副总裁陈伟康,国药集团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倪峰,上海久事集团副总裁、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董事长、总经理谷际庆,森松集团副总裁盛晔等受邀参会。我校副校长赵黎明、校长助理杜文莉等出席会议。大会由我校副校长朱为宏主持。

图片说明:陈建荣副主任致辞

陈建荣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高校作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知识创新高地,其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共同开启“育人、创新、合作”的新征程,积极推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更大贡献。

图片说明:赵震副主任致辞

赵震表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聚力推动各国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强化创新合作,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势在必行。上海始终坚持开放的国际合作战略,与世界各地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广泛合作关系,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片说明:轩福贞校长致辞

轩福贞代表学校致辞。他表示,华东理工大学“缘化而立,依化而兴,谋化而强”。近年来聚焦“双碳”战略、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发展需求,全面实施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大安全“两新两大”战略布局,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上下大功夫,着力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成果转化等环节,在产教融合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希望大会以资源整合促合作、以优势互补谋共赢,积极推动产学、产教、产研融合创新,不断深化国际产学研用务实合作,携手推进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培养应对未来挑战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片说明:费林加院士致辞

费林加表示,教育是启迪智慧、促进社会发展、增进人类福祉的重要途径,教育国际交流是开拓视野、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自合作创办以来,打造了精准化学与分子工程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高地,推动了动态化学智能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书写了国际产学研合作的生动实践。

图片说明:外方导师和企业导师受聘仪式

费林加院士、王金安院士、韩国明知大学徐胄源(Joo Won Suh)教授、德国汉堡工业大学弗雷李希·凯尔(Frerich Keil)教授、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杨·凡·艾希(Jan van Esch)教授等受聘为我校外方导师。谷际庆总经理、法液空医疗用品(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昊、阿科玛大中华区技术与创新总监刘巍青、Syensqo集团中国研发总监郝晔、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营运总监王声洁、圣戈班研发(上海)有限公司高级科学家及研发经理施泽华等受聘为我校企业导师。

图片说明:协同育人联盟成立仪式和国际产学研用协议签约仪式

会上,举行了高校中法合作机构与高中协同育人联盟成立仪式和国际产学研用协议签约仪式。

图片说明:参会代表作主旨报告

会议期间,朗智文、刘斌、梅德威、朱为宏分别作主旨报告,深入剖析了国际产学研用的新趋势、新实践。

图片说明:圆桌论坛

当日下午,围绕“构建产业-高校科研创新链条赋能新质生产力”“数智时代的产教融合实践”“触摸未来:新质创新驱动智能交互新纪元”等主题,分别举办了圆桌论坛与分论坛活动。

图片说明:雅克˙梅卡迪尔作大会总结

雅克˙梅卡迪尔在大会总结中指出,产学研用合作作为连接产业界与高校科研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大会深入探讨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有效路径,为未来教育和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希望各方整合资源、通力合作,努力打造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