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冬至考研,“冲‘鸭’上岸”!300多万追梦人,我们一“研”为定

时间:2024年12月24日访问次数:11

12月21日,冬至日,早上6:30,上海电机学院2021级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刘圣典早早起床,来到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参加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2025年全国研考首日,冲“鸭”上岸!和刘圣典一样,全国有388万人报名了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参加为期两天的统一笔试。虽然目标学校不尽相同,参加研考的出发点也不完全相同,但大家同为“研”途闪闪发光的追梦人。

【“研”途有你,闪闪发光】

其实,获得宝钢优秀学生奖的刘圣典,手里已经有一个OFFER(录用通知),但他还是坚定地参加研考。他的目标,是上海大学的电气工程专业。

为了能准时抵达考点,早在半个月前,他就早早预定了考点附近的酒店。“我们学校在临港,而我的考点是在宝山的上海大学,两者相距甚远。”刘圣典告诉记者,他特意找了一个步行10多分钟就能抵达考点的酒店,希望前一晚能休息得好一点,调整好状态上考场。

说起为何考研,刘圣典坦言,其实学校的就业氛围很浓厚,几乎每个毕业生手里都有好几个岗位去挑选,要找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岗位并不是很难。“经过本科四年的学习,我发现自己对电气工程、新能源汽车感兴趣,还想对电池、电机控制等有更深入的研究。因此,我希望能够继续深造。”

对钻研学术有着同样执着的,还有上海海事大学2021级安全工程专业的张柄力。他的考研目标院校是中南大学,好友已成功保研该校,无形中增添了张柄力的考研动力。立志于攻读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他,希望通过深造继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同时,他对计算机、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充满浓厚兴趣,梦想着将这些新技术融入安全检测领域,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为安全生产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

【细节拉满,暖心助考】

在上海财经大学第一教学楼考点,一位考生事先进行了报备,“左肱骨骨折,植入钢板。”在场的安检老师得知此事后,帮助这名同学寄存物品,并进行安检。

其实,每个考点的安检流程都至少有三道“关”——智能手表、耳机、计算器、带液晶屏的钟表等电子物品都须事先存放在指定地点。考生自己妥善保管存放柜钥匙,考试结束后再取回手机、归还钥匙。同时,考生们依次通过智能安检门检测。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提醒,对于因身体特殊情况,如安装有心脏起搏器、金属牙具、使用助听器等,无法使用安检设备进行检查的,需要考生准备好由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出具的证明材料,考点安排专人检查。

今年上海海事大学有1300多名考生在临港校区参加考试。学校专门购置了1800个体积较大的存放柜,不仅可以存手机,还可以存放平板、笔记本等体积较大的电子产品及个人物品,并有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在一旁协助存放。同时,学校还专门为考生提供了打印机补打准考证等服务。

校园里细节处处拉满,周到而温馨的服务随处可见。上海外国语大学已连续第四年发布探校视频。从考生视角出发,一镜到底的视频不仅还原考生走进每个考场的全过程,还清楚标注了前往休息室、考研专用食堂的路线。不少考点将考场清洁、提示标语等提前进行细致安排,并安排了医务人员现场值班,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为考生提供及时的医疗援助。

考研期间,恰逢冬至。为减少寒冷天气给考生身心带来的影响,今年,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以及上海电机学院等高校均为考生准备了专门的休息室,并提供暖心姜汤或热茶,不间断提供热水,确保考生能够“一步到‘胃’”,褪去寒意!

【心灵疗愈,心理助考】

考试期间,心态重要。上海建桥学院钱同学从去年开春开始备考,他表示:“很喜欢自习室窗外的狸花猫,每次心情不好都会去撸撸猫,也很喜欢自习室望出去的晚霞。”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美好瞬间,都成了他坚持下去的力量源泉。

“心理助考”有方,沙盘成为考生复习的“舒缓剂”。来自上应大化学与环境工程技术学院考生告诉记者,在考研冲刺阶段,学校化工学院不仅安排专业课老师定期组织答疑,还及时排摸备考压力大的同学,在学院的馨轩心理工作站与同学们进行有效沟通,及时疏导考生们的压力。

“学生在一个装有沙子的托盘中自由地摆放各种小物件,如人物、动物、建筑、自然元素等,这些物件可以代表考生的内心感受和情绪状态。”馨轩心理工作站李竞芳洲老师介绍,通过将这些情绪具象化并摆放在沙盘中,考生不仅将内心的压力和情绪“外化”了,有助于减轻内心的负担,同时沙盘治疗的主持人可以帮助考生一起探讨这些情绪、压力的来源,提供策略来管理和调整这些情绪,如情绪调节技巧、放松训练等。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梁钦老师,本科读的是师范生,曾在交大医学院做辅导员,被学生们用“谐音梗”称为“娘亲”老师。对于考研学生小小的不确定性,粱钦通常会提出三个“灵魂拷问”——考研的目的你明确吗?考研的困难你能克服吗?你的专业适合考研吗?通过带领同学们探索找到3个问题的确定答案,进行“心理按摩”。

【“上岸”礼包,祝福满满】

双休日、考研日,学校图书馆、24小时自习室、“自修静音舱”,都成为备考生心中的考试冲刺“殿堂”。

在上海建桥学院临港校园,小王同学每天来校内添置的“自修静音舱”单人间打卡。作为第二次备战考研的学生,她对时间安排已经了然于胸。从2023年12月开始,小王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坚定地执行着。“每天除了上课,基本上保持一天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早晨8:30开始学习,晚上10:30~11:30之间入睡。”小王一点没有不敢懈怠。

“太暖了!这个学期都在埋头准备考研,没想到在考前收到了来自学校的双倍关怀。”近日,同济大学部分备战考研的学子收到了两份惊喜:一条来自学校的“加油”短信以及一份300元的补贴。此外,全校还为所有考研学生准备了免费的考研加油餐,学生凭餐券即可免费领取两个甜橙,祝愿每位学子成功“上岸”心想事“橙”。

上应大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向学生发放50多套“逢考必过”文具袋和故宫联名“金榜题名”考研文具套装。更加温暖惊喜的是,低年级同学手工钩织了一举夺“葵”和前“橙”似锦挂件,赠送给考研学长,博得好彩头。

华理考研专属桌面。

比起实物,虚拟的“精神食粮”也令考生欢喜。华东理工大学专门设计了考研生专属的手机壁纸和电脑分区壁纸,请本校学生们快来换上新屏保,换个心情继续学。其中包括熟悉的校景款壁纸,上面书写着“坚持到底,一‘研’为定”“星光不负赶路人”等;同时也有典雅款壁纸,上书“乘风破浪,考研必胜”“阳光万里,我们终将上岸”等。

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松江校区“一站式”学生社区,1000份“考研加油包”送到了学生手中。“考研加油包”中的巧克力寓意“巧克难题,题题顺利”,向日葵钥匙扣则寓意“提笔从容,落笔生花,一举夺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