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总决赛中,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本科生团队以总成绩排名第三的优异成绩蝉联特等奖。这个由我校2021级本科生温嘉睎、丁铣鼎和邓清华三位同学组成的团队,用三个月的日夜奋战诠释了“学在华理”的求实精神和奋斗底色,更折射出学校着力推动乐学善思学风建设的育人实践。
团队成长的“学风样本”:“三摆子小队”的逆袭之路
温嘉睎、丁铣鼎和邓清华三位同学均来自化工211班,据丁铣鼎说:“我们三个人的性格比较像,遇事心态比较平稳和佛系,所以我们给团队起名为‘三摆子小队’。”其实,“三摆子小队”可一点都不“摆”。从上海赛脱颖而出后,为备战华东赛和全国赛,他们制定了一套非常详细的备赛计划,根据理论、仿真、实验在考试分数中的4:2:4占比而划定相应准备时间,温嘉睎说:“我们对化工原理这门课学得只能算中等水平,但是经过三个月的备赛,我们把化工原理的课本、仿真和实验从头到尾又深入学习一遍,除了温习课本题目,还让老师出了很多新的题目操练,我们以前是半知半解的实验小白,但现在我们可以自信地说是化工实验的‘新晋高手’。”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三摆子小队”走出了一条主动改变、追求卓越的逆袭之路。
学风建设的“华理实践”:从课堂到赛场的立体赋能
谈及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丁铣鼎说:“我觉得老师们都很厉害,可以把非常专业的化工传统单元操作等知识讲得十分有趣,还会把化工领域重大成就和化工科学家的故事融入课堂教学,所以在课堂上同学们的抬头率非常高。”除了“课程+思政”的积极探索,学院紧跟数字教育的浪潮,打造“融创化工系列微课”数字化教育资源,帮助学生了解科创赛事并学习优秀作品;推出“探秘实验室•卓越科研日”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对学院重点实验室进行参观学习;依托学校“小讲师”特色品牌项目,开展“新质生产力”朋辈讲师活动,促进朋辈交流与帮扶,着力推动乐思善学的优良学风建设。
思政育人的“开花结果”: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正是化工实验大赛的成长经历,让这三位同学坚定了在化工学科继续读研深造的决定,他们均以优异的成绩成功保研本校。同时,这份育人答卷也从“一枝独秀”走向“百花齐放”,优秀的本科生典型不断涌现。化工211班树立优良学风,追求全面发展,荣获校“十佳班集体”称号;胡远龙同学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化工领域权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发表学术论文,并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全国铜奖和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动力电池创新竞赛全国银奖;李苏亚同学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退伍后担任校史宣讲团成员,积极宣传校史文化,在思政微课上海市赛中荣获三等奖。
从专业概论课上对化工的初窥门径,到专业课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各类学科赛事中崭露头角,再到即将在化工领域继续深造或投身产业前沿,华理化工学子们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书写着属于华理化工人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