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华东理工大学正式拉开了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专题教学的帷幕。
4月10日,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宋来以“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中的文化安全”为题,面向师生深刻阐释新时代文化安全的战略内涵与实践路径,强调在文明交融中要始终坚守维护国家文化主权的时代使命。
4月11日,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沈海涛系统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与重点领域,解读了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战略意义,强调在统筹发展与安全大局中需强化底线思维、增强风险辨识力与责任担当。

记者从华东理工大学获悉,为高质量开好“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学校成立了“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沈海涛担任组长,并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教学痛点问题,顶层设计“价值、知识、能力、思维”4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对“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案进行了创新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分为线下安全教育讲座、线上安全教育专题、安全教育实践三个板块,每个教学板块都注重以问题为导向,并强化案例教学和实践指导。其中,“线上安全教育专题”分为“绪论”“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生物安全”“金融安全”“人工智能安全”“数据安全”等章节。“安全教育实践”板块则要求学生围绕安全主题开展“基地考察、社会调研、社区服务、安全宣讲”等实践活动。
在教师团队方面,“国家安全教育”课程面向全校整合优质师资,华东理工大学校领导讲授绪论、文化安全,学校优势学科领域专家讲授能源安全、科技安全、生物安全等,有驻外工作经历的部门负责人讲授海外利益安全,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讲授经济安全。
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工作主要依托“新时代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开展,学校同时依托上海市丰富的产教资源,建立了一批可供“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开展课外拓展活动的实习实践基地,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条件保障。
沈海涛表示,学校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特色,积极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持续探索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创新模式,并在政策方向、平台建设、经费投入、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等多方面为课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充足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