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客户端】华东理工大学举办校园文化市集,聚焦“可学、可玩、可尝”的非遗

时间:2025年04月22日访问次数:11

4月10日至14日,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风檐广场化身一座流动的文化长廊,“春生万象·文化解码”校园文化市集暨通海茶叙千期系列活动在此开幕。本次校园文化市集以非遗文化为核心,通过“可学、可玩、可尝”的沉浸式体验,让师生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同期邀请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特邀出题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方笑一带来专题文化讲座,为春日校园增添了一抹浓郁的人文气息。

LUU_6196

“春生万象·文化解码”华东理工大学校园文化市集

风檐广场上,非遗文化摊位错落有致,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民俗画卷。在南樑印社-丝网印摊位,一刷一印间墨色流淌,方寸之间尽显匠心。学生们在指导下亲手制作丝网印刷作品,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完美融合。扎染小铺蓝白相间的布料在染料中浸染,每一件作品都因独特的纹路而成为孤品,吸引了许多学生一试身手。市集现场,南桥撕纸非遗技艺的传承人为本次活动赠送了他精心设计的撕纸作品,其中华东理工大学的校名和标志性建筑栩栩如生,展现了非遗文化的精巧技艺。市集现场针织技艺、海湾农垦文化等摊位前也围满了体验者。

4月14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方笑一做客“通海茶叙”第1000期,以《中国古典诗词的人文精神》为题,为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文化讲座。方笑一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境界讲到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胸襟,以经典诗词为钥,层层剖析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他特别强调,诗词不仅是文学遗产,更是现代人破解精神困境的密钥。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学生们沉浸在诗词的意境中,感受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

DSC_3193

《中国古典诗词的人文精神》主题讲座合影

据了解,本次活动也是华东理工大学“通海茶叙”第1000期专题系列活动之一。自2016年4月启航以来,“通海茶叙”以茶为媒、以文化人,通过小规模、多主题、高频次的“谈式教育”,搭建师生对话平台,累计开展1000期主题活动,吸引20000余人次学生参与。从最初的围炉品茗到如今涵盖非遗体验、诗词雅集、节气茶会的多元文化平台,“通海茶叙”已成为华理校园文化育人的一张亮丽名片,并于2016年入选为“上海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项目案例”,2018年入选为“上海市高校特色文化品牌扶持项目”。工作案例在2021年入选中组部《基层党组织书记案例选编(高校版)》,2022年出版的《通海茗语——华东理工大学“谈式”育人模式实践》获评2023年全国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风采展示优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