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菁菁教苑】实施三年的“思政V课堂”为何大受欢迎

时间:2025年04月22日访问次数:11

4月15日,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奉贤校区举办“思政V课堂”系列活动,活动通过优秀Vlog作品路演展示、优秀实践团队表彰、专家研讨等多个环节,总结展示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践成果,推动“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

三年完成1.2万个Vlog作品

中午12时, “思政V课堂”成果路演展示区吸引了大批师生驻足。活动以“V影思辨·展映风华”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思政V课堂”的优秀作品。“思政V课堂”启动实施三年,覆盖2022-2024级三个年级,16000余人次参与,累计完成12000多个Vlog作品,实践选题涵盖“重走信仰之路”“感悟发展成就”“品味文化魅力”“走进社会建设”“见证绿色发展”“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等大类。通过“行走的思政课”“思考的思政课”“我拍的思政课”,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社会实践中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怀源望春队”团队成员李子熹表示:“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走出课堂,深入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农林村,亲身感受了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这次实践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思政课所学的理论知识,也让我们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希望通过镜头记录下这些感人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乡村振兴背后的奋斗历程,激励更多青年投身到国家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大思政课”如何守正创新

在华东理工大学“思政V课堂”三周年总结表彰会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众多专家共同破译“思政V课堂”广受欢迎的“密码”。

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朱学栋指出,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学校多个单位“协同创新”,拓展“大资源”网络、强化“数字化”赋能、深化“共同体”建设,携手打造的“思政V课堂”,已成为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品牌和标志性成果。

易班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长治指出,“思政V课堂”以“数字赋能实践育人”,打造思政育人“现象级IP”,形成“实践—创作—传播—育人”的链式效应,是教育数字化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的典范。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心执行主任崔美娜介绍了打通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最后一公里”的华理经验和创新模式。优秀实践团队代表商学院2024级学生郑欣雨分享参与“思政V课堂”心得。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卢杨发布了2025年“思政V课堂”重点项目,包括“大学生讲思政课”“手绘思政地图”和“思政微电影”,进一步拓展了“思政V课堂”的内涵与外延。

在会议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数字化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等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心主任王爱祥指出,“思政V课堂”经历了从以育人目标为导向的破题阶段,到谋篇布局着力推动的探索阶段,已经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将进一步贯通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理论体系,深入推进理实融合,切实提升铸魂育人效果,争取为“大思政课”守正创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华理方案。